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绿豆叶斑病菌的接种方法及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由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引起的绿豆叶斑病,又称红斑病,是我国及亚洲绿豆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报道主要涉及田间防治药剂筛选和真菌的病原学研究,关于绿豆叶斑病病原菌的侵染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为明确绿豆资源对绿豆叶斑病菌的抗性情况,进行了变灰尾孢菌接种方法的优化和抗病性评价的研究。为深入探索病原菌的侵染机制奠定基础,为绿豆抗病品种培育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用菌丝块和孢悬液两种不同接种体进行接种,并筛选适宜的接种条件。结果表明,菌丝块为接种体接种叶片的发病率较高,分生孢子悬浮液为接种体的发病率不高。病原菌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都可以使接种叶片发病,引起叶斑症状,但其最佳的接种温度为25℃。绿豆叶片在接种后保湿24h,36h,48h均能发病,且保湿时间越长,病斑面积越大。利用优化得到的接种方法对18份绿豆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其中,抗病品种1份,占供试品种的5.6%;中抗品种11份,占供试品种的61.1%;中感品种4份,占供试品种的22.2%;高感品种2份,占供试品种的11.1%。以上结果表明变灰尾孢菌侵染的最佳温度为25℃,较长时间的叶面湿度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本研究结果将为绿豆叶斑病菌致病性的分化,田间侵染发病规律,田间防治以及侵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