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老年群体的住区空间导识意象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在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优化老年群体生存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由于机体能力的丧失,影响了对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和行为,老年群体普遍面临寻路能力下降的问题,导致老人迷路现象频发。辨位寻路的困难不仅影响到老人日常活动,可能更会形成社会和自身对老人的消极判断,伤害老人的尊严感,甚至导致畏老的焦虑情绪。目前对空间适老化的研究多集中于空间使用无障碍性方面,探究老年群体对空间的实际感知特点,将空间认知无障碍性与空间使用无障碍性同时纳入考虑是十分有必要的。住区作为老年群体日常生活的核心空间,降低住区空间导向识别障碍,使老年居民以自主行为的方式较容易的进行空间识别和方位转换,可以增强老年居民的空间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文章分析了对老年群体住区空间导识行为具有识别参照作用的空间意象要素,结合对康德国会山小区的实地调研结果,提出实现住区空间导识无障碍性的设计建议。
引文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张军民.适合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J].住宅科技.1998.11
    [3]马晓宇,林龙年.解码大脑的空间方位认知[J].生命科学.2014.
    [4]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56(1):64-74.
    [5]杨柳.传统观念下的山地景观认知与选择[J].第三届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主编:赵万民.2013.6
    [6]李晓芳,赵葺.基于认知地图的合肥市大学新区户外空间评价及整治对策研究[C].安徽建筑大学.2014.
    [7]张文娟,以标识引导环境景观的一体化设计研究[J].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8]柳春茹,王一平,张巍.城市夜间导向系统的空间意象分析[J].建筑实践,2010.
    [9]王一平,张巍.空间设计的“识别无障碍性”研究[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10.
    [10]王哲,洪再生,陈艳.城市设计中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探讨--以日本幕张新都心住区为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第13卷.第3期.
    [11]彭丽.杨柳.重庆磁器口古镇认知地图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第四卷.第9期.
    [12]罗玉妮,刘仁义.老年社区户外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C].安徽建筑大学.2013.
    [13]姚时章,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军民.适合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J].住宅科技.1998.11
    (3)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以“老年住区”、“老年社区”为题名模糊检索1995年~2016年国内核心期刊,共有与此相关的文章87篇,其中探讨“服务设施”和“室外环境”两个方面的分别占到44篇和29篇。
    (4)《生命时报》(2012年08月03日,第07版)
    (5)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感官设计,作为产品设计中的一种理念,指突破以视觉要素整合为中心的观点,强调从人体感官的视、听、味、嗅、触感入手,在消费者的感觉之间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加深印象。在这里引申为,在空间设计中,注重感官体验的丰富性、直观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