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昆明市PM_(2.5)监测3年结果统计比较与时空变化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对昆明市开展PM_(2.5)监测3年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监测浓度时空变化上,主城区全年PM_(2.5)日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超标天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据此初步推测昆明城区PM_(2.5)污染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为:3年来全市降雨量逐年增加、在建房地产施工楼盘逐年减少、有关各方加大了对施工扬尘治理等多重因素;同时推测认为:外来输送污染也是昆明市PM_(2.5)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之一。
引文
[1]赵素平,余华,何建金,等.兰州市2011年春节期间颗粒物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1);1 939—1 947.
    [2]贺克斌,杨复沫.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魏复盛,腾恩江,吴国平,等.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_(2.5)、PM_(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J].中国环境监测,2001,17(7),1—6.
    [4]李铁,王宏鉴,宋国栋,等.青岛近海秋末冬初悬浮颗粒物中部分金属元素的组成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5);81—86.
    [5]于云江,王琼,张艳平,等.兰州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2,25(7);751—756.
    [6]陈云进,李晓铭,李春燕,等.2013年昆明市PM_(2.5)监测统计分析.北京:《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014,8,2500—2510.
    [7]陈云进,李春燕,徐小峰,等.2014年昆明市PM_(2.5)监测结果统计比较分析.北京:《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2015,8,1473—1485.
    [8]陈云进,王劲.基于监测统计的昆明PM_(2.5)主要来源与污染气象因素分析.昆明:环境科学导刊.Vol.342015.1.37—44.
    [9]陈云进,王劲.滇中城市PM_(2.5)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昆明:环境科学导刊.Vol.34 2015.2,70—75.
    [10]陈云进,李春燕.昆明地区PM2.5来源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014,8
    [11]陈云进、杨常亮.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异同分析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论文集,2005,9
    [12]陈云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云南环境研究——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P50-55,2006,6
    [13]陈云进.研究探讨科学实施餐饮废油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0),2010,8
    [14]陈云进.地沟油等餐厨废弃物污染综合整治对策措施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1),2011,8
    [15]陈云进.项目环评价段推行清洁生产的研究与实践.昆明:云南环境科学Vol.25 2006.增刊
    [16]陈云进,李发荣.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关联性分析研究.昆明:云南环境科学,2004增刊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