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调配用一体化模型的供电路径分析研究与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对全网调度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配用系统各应用整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调配用一体化模型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了供电路径分析应用,通过对环网运行网架边界条件的特殊处理,实现了对500 kV电压等级电源点的追溯,并且对供电路径设备运行风险进行了评估预警,应用自动成图技术手段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全网运行信息。通过在工程现场实际应用,验证了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引文
[1]王为国,代伟,万磊.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共享模式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4).
    [2]朱红,余昆,韦磊,等.配电网运行方式调度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华东电力,2013,41(4).
    [3]张大立.一体化县级电网调配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电力设备,2008,9(4):35-38.
    [4]杜贵和,王正风.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与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5).
    [5]高研,杨琰冲,张胜利.基于公共信息模型的配电网供电路径分析[J].电工电气,2011(11):49-52.
    [6]李泽荣,韩鹏,高峰.地区电网运行方式制定中的供电路径搜索[J].山西电力,201l(4):5-10.
    [7]刘秀玲,王洪瑞,王永青,等.配电网图形系统框架模型和供电路径分析的改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20):45-48.
    [8]米为民,荆铭,尚学伟,等.智能调度分布式一体化建模方案[J].电网技术,2010,34(10).
    [9]顾强,王守相,李晓辉,等.配电系统元件的公共信息模型扩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10).
    [10]李荔芳,刘东,陈清鹤.公共信息模型在配电网建模工具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4).
    [11]刘崇茹,孙宏斌,张伯明,等.基于CIM/XMI:电网模型的互操作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14):45-48.
    [12]朱文东,刘广一,于尔铿,等.电力网络局部拓扑的快速算法[J].电网技术,1996,20(3):30-33.
    [13]徐岩,宋艳争,张亚刚,等.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改进电网拓扑结构识别[J].电网技术,2010,34(9):88-93.
    [14]于尔锣.电力系统状态估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5.
    [15]陈星莺,孙恕坚,钱锋.一种基于追踪技术的快速电力网拓扑分析方法[J].电网技术,2003,28(5):22-24.
    [16]邓佑满,张伯明,汤磊.网络拓扑着色算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22(10):7-9.
    [17]Yehsakul P D,Dabbaghchi I.A topology-based algorithm for tracking network connectivity[J].IEEE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5,10(1):339-344.
    [18]王湘中,黎晓兰.基于关联矩阵的电网拓扑辨识[J].电网技术,2001,25(2):10-12.
    [19]黄家栋,罗伟强,赵永强,等.两种新的电网连通性分析快速算法[J].电网技术,2008,32(17):16-18.
    [20]赖晓平,周鸿兴.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分析的有色Petri网络模型[J].电网技术,2000,24(12):5-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