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学的目标定得更加多维全面,但结果却不能落实成对学生的实际评价,传统纸笔评价依然占主导地位。与之相比,表现性评价因其更为注重评价情景的真实性、评价任务的综合性和评价规则清晰性,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当前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评价方式。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特征,教师对表现性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的把握是实现其有效性的关键。
引文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何成刚.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4.
    [3]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6.
    [4]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26.
    [5]朱迪斯·阿特,杰伊·麦克塔尔.课堂教学评分规则[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77.
    [6]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