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云南东部地区密度结构与构造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云南东部地区地壳活动剧烈,是川滇菱形块体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过渡带,区内断裂带较多,主要受小江断裂带、普渡河断裂带、金沙江东西向断裂带控制,并以小江断裂带为主,同时也受临近的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及南部的红河断裂带影响,其对中国大陆岩石圈动力学和运动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东部地区小江断裂带为中心,以地震层析成像、地质和大地电磁等相关研究成果作为约束,利用该区重力观测资料(探测剖面和重力区域网)和GOCE及EGM2008卫星重力场模型开展川滇地区二维/三维密度结构研究。近30年来,该区域开展了大量地震学、地球物理和地质方面的观测研究,许多学者对其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密度结构等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我们也在该区也开展了重力探测剖面和其它重力观测(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重力场变化加密监测、陆态网络重力监测、云南重力监测网等),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重力数据处理采用国际通用流程,其中地形改正采用球面改正技术,并借助卫星重力场低阶项和crust1.0沉积层数据消除沉积层和岩石圈重力效应;重力界面反演以地层岩石密度等物性资料作为初始条件,综合其它重磁、电法、地震、钻井资料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初始建模,采用crust1.0及地震测深结果作为约束,通过正演迭代技术,设置迭代阈值,获得单层界面形态。多层界面反演是以单层反演为基础,借助于位场的可叠加性,在前述模型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剥皮法"逐次计算下、中、上地壳界面的起伏;重力剖面反演以Talwani重震联合反演技术,通过人工交互方式获得研究区主要断裂带精细地壳密度结构信息,借此分析断裂带分段特征。以此构建川滇地区深部地壳构造分层与密度模型,通过二维剖面和三维结构,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了川滇地区深部构造分层、密度(异常体)分布;结合地质、地热、地球化学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该区深部构造特征与动力环境;本研究探索了以重力跨断层小剖面和空间观测,融合其它地球物理信息的重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重要断裂带进行全方位解译的思路与方法,为构造运动及孕震机理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引文
Royden L H,Burchfiel B C,Robert D van der Hilst.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Science,2008,(321):1054-1058.
    Li,Y.,and Oldenburg,D.W.,1996,3-D inversion of magnetic data:Geophysics,v.61,p.394-4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