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上帝观看康德哲学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宋炳延
  • 年:1994
  • 作者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系;
  • 会议召开时间:1994-08-01
  • 会议录名称:外国哲学(第13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B516.31
  • 学会代码:WJWH
  • 学会名称:商印文津文化(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页数:12
  • 文件大小:489k
  • 原文格式:O
摘要
<正>看看康德关于上帝的论述和对待上帝的态度,对于理解和把握康德哲学也许不无益处。一上帝已经死了,而上帝并非死于他生命的自然的终结(因为上帝是永恒的),也非死于无知和失望所导致的自杀(因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死于他杀。杀害上帝的"刽子手"不是别人,而是几乎终生不离哥尼斯堡的温文尔雅的哲学家康德。"他袭击了天
引文
(1)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12页。
    (2)见阿尔森古留加《康德传》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4、78页。
    (1)(3)康德:《导论》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0、92页。
    (2)见德彼特《作为哲学人类学家的康德》英文版,第2页。
    (1)(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英文版第1版第601页,第2版第629页。
    (1)(2)康德:《导论》,第86、143页。
    (1)(2)(3)康德:《导论》,第109、137、141页。
    (1)波警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263页。
    (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28页。
    (3)海涅:《论德目宗教和哲学的历史》,第113页。
    (1)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9页。
    (2)(3)(4)(5)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2、45、43、42页。
    (1)(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愿理》,第102—103、55页。
    (2)(4)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42、127页。
    (1)(2)《实践理性批判》,第113、116—117页。
    (3)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第263页。
    (1)《实践理性批判》,第128—129页。
    (1)英文中信仰与信念是同一个字,它也可能是理性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