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论宋代社会的宠物现象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纪昌兰
  • 年:2015
  • 作者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论文关键词:宋代 ; 宠物 ; 需求
  • 会议召开时间:2015-08-01
  • 会议录名称:宋史研究论丛 第16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44
  • 学会代码:SSYO
  • 学会名称:中国宋史研究会
  • 页数:21
  • 文件大小:827k
  • 原文格式:O
摘要
宋代社会人们对宠物的热情逐渐升温,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中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上人们畜养宠物需求的旺盛,宠物市场日渐活跃。除了赏玩娱乐外,人们畜养宠物还有各种不同的需求,动物的价值在这些需求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恰是宋人畜养宠物的动因所在,也因此形成了社会上普遍的畜养宠物现象。宋代社会中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
引文
(1)有学者指出,宠物是指人们精心饲养,以供玩赏愉悦的宠爱之物,广义的宠物包括家养动物、植物。(李术:《宠物学概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本文的宠物特指动物。
    (2)《诗经译注》卷5《小雅·巧言》,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8页。
    (1)司马迁:《史记》卷69《苏秦列传》,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257页。
    (2)李觏:《李觏集》卷16《富国策第四》,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4页。
    (3)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第十三章“驯化动物”一节提到了动物的技艺表演,认为此现象是一种杂技表演(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伊永文《宋代市民生活》中“调教虫蚁”一节介绍了宋人对动物进行调教的现象,但是并未对此种现象做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魏华仙《试论宋代对野生动物的捕杀》着重介绍了宋代各种野生动物的分布及其实用价值与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2期)。朱瑞熙等著《宋辽夏金社会生活史》“斗禽虫”一节简单叙述了宋代社会中存在的动物竞斗现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程民生《宋代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从宋代发布的法令入手,探讨朝廷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行为(《野生动物》1984年第3期)。
    (1)吴自牧;《梦粱录》卷18《兽之品》,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69页。
    (2)吴自牧:《梦粱录》卷18《虫鱼之品》,第169—170页。
    (3)孔平仲:《孔氏谈苑》卷2,《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246页。
    (4)施宿:《嘉泰会稽志》卷17《鸟部》,宋元方志丛刊第7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042页。
    (5)宋祁:《益部方物略记》,《全宋文》卷523《宋祁》42,第13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6)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20《李卫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32页。
    (7)叶绍翁:《四朝见闻录》丙集《鹁鸽诗》,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7页。
    (1)黄休复:《茅亭客话》卷8《寓孔雀书》,《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第442页。
    (2)何薳:《春渚纪闻》卷3《孙道人尸解》,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3页。
    (3)岳珂:《桯史》卷4《九江二盗》,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2页。
    (4)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砲祸》,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16页。
    (5)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12《律诗·和公仪赠白鹇》,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90页。
    (6)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1,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2页。
    (7)陈郁:《藏一话腴》外编卷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5册,第561
    (1)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36《圆通禅师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179页。
    (2)惠洪:《冷斋夜话》卷8《道士畜三物》,《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第2210页。
    (3)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6《五客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页。
    (4)吴潜:《望江南》,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册,第3485页。
    (5)范镇:《东斋记事》卷4,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7页。
    (1)邓椿撰,米田水译注:《画继》卷6《花竹翎毛》,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383页。
    (2)据“国立故宫博物院”1971景元大德吴氏刻本《宣和画谱》统计。
    (3)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2《东角楼街巷》,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44页。
    (4)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3《相国寺万姓交易》,第288页。
    (5)杨亿:《杨文公谈苑》之《蛙变为鹑》,《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第483页。
    (1)朱彧:《萍洲可谈》卷2,《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第2313页。
    (2)彭乘:《墨客挥犀》卷3《绿毛龟》,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2页。
    (3)王应麟:《玉海》卷199记载有乾德神龟、雍熙白龟、祥符瑞龟等,皆是地方上供的祥瑞之物(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3649页)。
    (4)张世南:《游宦纪闻》卷2,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页。
    (5)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45《入蜀记3》,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424页。
    (6)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7)吴自牧:《梦粱录》卷19《社会》,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80页。
    (8)周密:《武林旧事》卷6《小经纪》,西湖书社1981年版,第104页。
    (9)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第12—13页。
    (1)洪迈:《夷坚志》三志己卷9《干红猫》,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372页。
    (2)周密:《武林旧事》卷6《小经纪》,第104页。
    (3)吴自牧:《梦粱录》卷13《夜市》,第116页。
    (4)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第12、18、19页。
    (5)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3《诸色杂卖》,第373页。
    (6)吴自牧:《梦粱录》卷19《闲人》,第181页。
    (7)周密:《癸辛杂识》后集《故都戏事》,第82—83页。
    (8)周密:《武林旧事》卷3《西湖游幸》,第37页。
    (1)洪迈:《夷坚志》支戊志卷7《钱氏鼠狼》,第1109页。
    (2)吴增:《能改斋漫录》卷15《方物·金鲫鱼》,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43页。
    (3)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28,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640页。
    (4)厉鹗:《南宋杂事诗》卷4,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69页。
    (5)岳珂:《桯史》卷12《金鲫鱼》,第143页。
    (6)孔平仲:《孔氏谈苑》卷2,《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第2246页。
    (7)沈括:《梦溪笔谈》卷24《杂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6页。
    (1)范成大:《范成大笔记六种·桂海虞衡志》之《志禽》,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03页。
    (2)周去非撰,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9《禽兽门·乌凤》,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69页。
    (3)陆佃:《埤雅》卷7《释鸟·鹭》,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86页。
    (4)施宿:《嘉泰会稽志》卷17《鸟部》,《宋元方志丛刊》第7册,第7042页。
    (5)杨亿编,王仲荦注:《西昆酬唱集注》卷上《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页。
    (6)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后集卷4《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第1469页,此处的“坎”即水。
    (7)洪迈:《夷坚志》支志景卷4《吕氏绿毛龟》,第907—908页。
    (1)周去非撰,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9《禽兽门·斗鸡》,第378—379页。
    (2)程民生:《宋代老虎的地理分布》,《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3期。
    (3)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文史知识》2012年第4期。
    (1)[汉]桓宽撰,王贞珉译:《盐铁论译注》卷7《崇礼》,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2)[汉]桓宽撰,王贞珉译:《盐铁论译注》卷6《散不足》,第256页。
    (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22《礼乐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77页。
    (4)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9《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第831页。
    (1)宋人陆佃所撰《埤雅》,全书20卷,前12卷分别是《释鱼》(2卷)、《释兽》(3卷)、《释鸟》(4卷)、《释虫》(2卷)、《释马》(1卷),共记载185种动物;罗愿《尔雅翼》,共32卷,其中《释鸟》(5卷)、《释兽》(6卷)、《释虫》(4卷)、《释鱼》(5卷),记载了鸟名58种、兽名85种、虫名40种、鱼名55种,总计20卷238种;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中记载的动物相关知识非常丰富,另外宋代大量方志中也有很多动物的记载,不可胜数。
    (2)张显运:《宋代畜牧业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336页,
    (3)陈元靓:《事林广记·辛集》卷7《兽医集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79—480页。
    (4)邓椿:《画继》卷10《论近》,第417页,
    (5)苏轼撰,邹同庆、王宗堂校注:《苏轼词编年校注》正编《江城子》,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46页。
    (1)美国学者刘子健先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文人的写作不仅仅是一种快乐,是抒情与交流的方式和个人成就的载体,还是丰富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发展的行为([美]刘子健著,赵冬梅译:《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2)漆侠:《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
    (1)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42《禽族》,《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第8263页。
    (2)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0册,第500页。
    (3)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12《杜少陵七》,第82页。
    (4)洪迈:《夷坚志》支戊志卷7《钱氏鼠狼》,第1109页。
    (5)钱易:《南部新书》己卷,《全宋笔记》第1编第4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6)魏泰:《东轩笔录》卷12,《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3册,第2762—2763页。
    (1)钱易:《南部新书》己卷,《全宋笔记》第1编第4册,第65页。
    (2)史能之:《咸淳重修毗陵志》卷13《禽之属》,《宋元方志丛刊》第3册,第3068页。
    (3)文莹:《玉壶清话》卷6,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1—62页。
    (4)钱易:《南部新书》己卷,《全宋笔记》第1编第4册,第68页。
    (1)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7,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9页。
    (2)黑格尔所谓“从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原点衍生出来的象征式的动物叙事把动物当作‘暗示'某种‘普遍性的意义'”。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和表现手法。([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2卷序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1页)唐克龙先生认为,就意识形态化的动物叙事而言,它实际上与人类中心主义密切相关,意识形态化的动物叙事实际上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具体体现。(唐克龙:《中国现当代文学动物叙事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3页)
    (3)参考张勋燎、白彬《中国道教考古》,线装书局2006年版;崔世平《唐宋墓葬所见“仪鱼”与葬俗传播》,《东南文化》2013年第4期。
    (4)蔡绦:《铁围山丛谈》卷6,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6页。
    (1)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5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92页。
    (2)苏轼:《东坡志林·补录》卷2,《全宋笔记》第1编第9册,第132页。
    (3)岳珂:《桯史》卷12《金鲫鱼》,第143页。
    (4)柳永撰,薛瑞生校注:《乐章集校注》卷下《如鱼水》,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76页。
    (5)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14《西斋睡起》,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17页。
    (6)陈郁:《藏一话腴》外编卷上,第561页。
    (1)朱熹集注,顾美华标点:《四书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
    (2)欧阳守道:《异斋文集》卷11《格斋序》,《全宋文》第346册,第422页。
    (3)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5,《二程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3页。
    (4)郑樵:《通治二十略·图谱略》,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830页。
    (5)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42《禽族》,第8264页。
    (6)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后集卷4《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第1469页。
    (1)吴自牧:《梦粱录》卷18《恤贫济老》,第173页。
    (2)周密:《武林旧事》卷3《浴佛》,第41页。
    (3)李攸:《宋朝事实》卷3《诏书》载,宋仁宗下令禁采鹿胎,“特申明诏,仍立严科,绝其尚异之求,一此好生之德”。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0载,天禧元年十一月壬寅诏:“淮南、江、浙、荊湖旧放生池,废者悉兴之;元无池处,缘江、淮州军近城上下各五里,并禁采捕。”
    (1)[法]谢和耐著,刘东译:《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