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历史环境中的保护与再生——以洛阳老城西南隅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历史环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遗产,也包括城市的历史记忆和自然环境。旧城保护从最初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到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直至更为强调城市整体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延续。然而当前"重塑古城"和拆迁重建的方式极大的破坏了历史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只重视物质层面的更新改造,而忽视了文化和社会层面的传承。因此,为了塑造城市的文化特色,保护与设计方法也必须变化应对城市的发展和文化需求。洛阳老城在隋唐洛阳城遗址上兴建而成,历史环境的叠加导致了老城保护与更新的复杂性。本文以老城西南隅为例,通过对历史环境三种特征——物质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分析,结合规划建设现状与问题,并对应从物质形态、文化传承、社会组织三个层面提出规划策略。
引文
[1].刘冠男.人居视野中的韩城历史环境保护研究[D].清华大学,2014.
    [2].陈薇.历史城市保护方法二探:让地层说话——以扬州城址的保护范围和特色保护策略为例[J].建筑师,2013(4):66-74.
    [3].叶如博.洛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东南大学,2013.
    [4].陈饶,董卫.基于历史地图的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研究--以当涂老城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2):64-71.
    [5].董卫,崔玲.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整治中的“洛阳模式”创新[J].城市规划,2014(6):59-6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