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地段改造评价研究——以天津意式风情区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如同城市的任何区域,历史地段同样也有其承载力的限度,当历史地段重新利用后的功能超过这一限度,不但不能实现历史的保护和活力延续,还会给历史地段带来更多的负面问题。当今部分历史地段由于不恰当的改造和调整逐渐走向衰落,逐渐沦落为门可罗雀的仿古街区。因此,本文尝试利用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对历史地段改造前后的状况进行建模和对比,分析所采取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具体成效以及对历史地段所产生的影响,并借助以上的评价研究结果对相应策略进行适应性优化,以期使历史地段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同时实现活力的稳定和平衡。
引文
[1]<英>罗伯特·海宁著,李建松,秦昆译.空间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1.
    [2]张松著,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3.
    [3]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8:2.
    [4]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5]童明.城市肌理如何激发城市活力[J]城市规划学刊,2014.3:85-96.
    [6]尼科斯·塞灵格勒斯著,刘洋译.连接分形的城市[J].国际城市规划,2008.6.
    [7]汪海,蒋涤非.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2.
    [8]周慧.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历史街区的功能优化--以哈尔滨市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