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大城市交通维度的社会排斥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大城市的社会极化问题严重,其中交通维度的社会排斥现象不容忽视。首先简要介绍西方关于社会排斥的概念,指出分析交通维度中社会排斥的必要性。接着从城市空间分异、城市机动性以及个体交通能力差异这几个方面分析引发社会排斥的机制。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大城市交通维度的社会排斥产生的机制与西方国家既有相似因素,也有我国当前城市空间结构、社会转型、老龄化社会等独特因素,最后提出建议为我国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引文
[1]李中锋.论社会排斥、经济排斥与市场排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6):113-118.
    [2]阿马蒂亚·森,王燕燕.论社会排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1-7.
    [3]阿里·迈达尼普尔.社会排斥与空间.城市读本[M]张庭伟,田莉,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55-160.
    [4]李斌.社会排斥理论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制度[J].社会科学研究,2002,(3):106-110.
    [5]徐建.机动性:社会排斥的一个新维度[J].兰州学刊,2008,(8):97-99.
    [6]保罗·诺克斯等.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M].柴彦威,张静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55-160.
    [7]欧内斯特·伯吉斯.城市的生长:一项研究课题的导言.城市读本[M]张庭伟,田莉,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45-151.
    [8]Anísio Brasileiro,卓健.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排斥--巴西在城市机动性问题上的经验与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5,20(3):28-34.
    [9]欧阳鹏.城市机动性与反社会排斥--国外城市无障碍交通规划对策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8,(8):60-69.
    [10]王世军.中国城市机动性与社会排斥[J].城市规划学刊,2011,(4):87-92.
    [11]谢雨蓉,陆华.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交通公平问题及对策[J].综合运输,2008,(9).
    [12]王煜.交通拥堵背后的社会问题[J],城市问题,2002.
    [13]杨上广,王春兰.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及其治理--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6,(8):47-53.
    [14]陈方,吉选,戢晓峰等.城市交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及其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4-29.
    [15]卓健.机动性和中国城市[J].国外城市规划,2005,20(3):1-3.
    [16]潘海啸.中国城市机动性20年发展的回顾[J].国外城市规划,2005,20(3):41-45.
    [17]陈方,吉选,戢晓峰等.城市交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及其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4-2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