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五代辽宋金时期华北地区典型大木作榫卯类型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关注五代宋辽金时期华北地区木构建筑的类型与演变。通过对比华北与江南地区柱额节点、水平构件对接节点,分析榫卯差异反映的南北技术体系差异。选取华北地区足材棋头与下昂头榫卯做类型学分析,发现其演变过程,并讨论营造法式技术在华北地区传播的特点。梳理南北方实例并结合《营造法式》文本,归纳北宋官式建筑典型榫卯样式,发现其与江南技术之间存在关联。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ypes of mortise and tenon of timber construction in North china area during 10 th to the Beginning of 13 th Century.The author discusses differences of mortise and tenon between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and uses typological method to find local buil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influenced by official technology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is time.However,the official technology is related to South China.
引文
[1]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柴泽俊.太原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4]杨新.蓟县独乐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1。
    [5]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义县文物保管所.义县奉国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1。
    [6]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宁波保国寺大殿:勘测分析与基础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7]刘智敏.新城开善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10。
    [8]黄滋.元代木构延福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12。
    [9]张十庆.保国寺大殿厅堂构架与梁额榫卯——《营造法式》梁额榫卯的比较分析,东方建筑遗产(2013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11。
    [10]郑宇,王帅,姜铮,张光玮,何孟哲.高平北诗镇中坪二仙宫正殿修缮中的记录及研究[C].宁波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史学分会2013年会。
    1此处讨论的是基本榫卯类型的演变,而对于早期榫卯加工技术和方法的演变特点,还需要更细致的调查才能得出。
    2晋祠圣母殿与隆兴寺摩尼殿虽是北宋时期具有官方背景的大型建筑,但都使用地方营造技术建造而成,并非北宋官式建筑的形制与样式。地方建筑受法式技术影响的成分,是指通过宋金时期建筑地域性形制与样式的研究,归纳本地法式化之前的原有技术特点,便可将法式化之后融入的技术内容剥离出来。
    1张十庆.保国寺大殿厅堂构架与梁额榫卯——《营造法式》梁额榫卯的比较分析,东方建筑遗产(2013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11,第81-94页。
    1青莲寺大殿足材棋头榫卯似乎也为Ab型,有待今后确认。
    2根据独乐寺观音阁、义县奉国寺大殿、新城开善寺大殿落架大修测绘资料。
    1笔者调查到的用昂的案例数量较少,无法得到更为清晰的演变线索和全面的认识,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跟进。
    1江南地区元代建筑天宁寺大殿和轩辕宫大殿也在昂头用燕尾形榫梁,且在榫梁上做销。
    2梁柱鼓卯图样中也无法描绘清楚燕尾榫形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