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盟国家“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指数聚类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互联互通情况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建设的重要性,文章选取东盟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云模型理论,构建了语义云距离公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数据资料,对东盟十国与我国互联互通指数开展了定量化的聚类分析,聚类结果符合客观事实,可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引文
[1]王灵桂.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经济学人智库.愿景与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评估[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sCZRzYfKI_CT2LEr8Bxmq2VdXHcLmBUTIZAIMFySI2WJnWA7SCU2VAbLq8afMmfxFU-MbE6bTwA8K5P5pXtQuPxKmyxDp7BD5nVF-m79H7.
    [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风险评估》编委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4]张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赵亚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互联互通[J].港口经济,2016(3):21-22.
    [6]魏晖.“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4):43-47.
    [7]李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析[J].企业经济,2015(8):170-174.
    [8]冯氏惠.“一带一路”与中国一东盟互联互通:机遇、挑战与中越合作方向[J].东南亚纵横,2015(10):32-37.
    [9]谢静.“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中的印度因素[J].东南亚纵横,2015(10):38-41.
    [10]王继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指数研究[C]//海洋信息助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研讨会.北京,2015.
    [11]李德毅,孟海军,史雪梅.隶属云和隶属云发生器[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5,32(6):15-20.
    [12]张勇,赵东宁,李德毅.相似云及其度量分析方法[J].信息与控制,2004,33(2):129-132.
    [13]张光卫,李德毅,李鹏,等.基于云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J].软件学报,2007,18(10):2403-2411.
    [14]李海林,郭崇慧,邱望仁.正态云模型相似度计算方法[J].电子学报,2011,39(11):2561-2567.
    [15]杨萍.基于正态云模型的不确定信息集结模型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16]孙妮妮,陈泽华,牛昱光,等.基于云模型重叠度的相似性度量[J].计算机应用,2015,35(7):1955-1958.
    [17]杨理智,张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缘环境分析与风险区划[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6(1):5-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