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时空梯度网络视角下的传统淮盐产业与城镇体系空间互动演进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不同朝代的海岸线与淮盐盐场的分布位置,探讨所形成聚居空间的发展状况与演变历史,以此找出当今两淮地区城镇物质空间形态的形成动因,进而试图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寻求淮盐文化对江苏沿海地区的影响。最终从生产关系与物质形态的角度得出淮盐之间的层级管理关系与生产关系直接催生了如今城镇体系与空间形态形成的结论,并为淮盐遗产的利用根据其空间特色提出"点状发展,带状联系,区域网络化的古淮盐格局"的发展策略。
引文
[1]凌申.黄河夺淮与江苏两淮盐业的兴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1)
    [2]喻学才,李常生,钟行明.盐的未来:关于淮盐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结合的探讨[J].盐业史研究,2011,(3)
    [3]李三谋,刘刚.明代海盐区之垦耕[J].盐业史研究,2011,(1)
    [4]王雪萍.文化线路视域下江苏淮盐文化遗产的保护[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
    [5]赵赟,满志敏,方书生.苏北沿海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清末民初废灶兴垦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4)
    [6]魏淑珍.淮北盐务历史档案[J].档案与建设,2000,(2)
    [7]朱文镇.苏北盐垦区的移民与土地流转研究[D].2005.
    1节自赵赟等:《苏北沿海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清末民初废灶兴垦为中心》
    2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浙江南则越……夫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亦江东一都会也。”
    3任美锷等:《江苏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考察报告》,海洋出版社,1986年版,第340页。
    4王志坚:《淮盐今古》,清代公济盐业公司旧址章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5来自于《东台日报》
    6凌申,黄河夺淮与江苏两淮盐业的兴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1
    7《两淮盐法志》:明初,于两淮设都转运司,“两淮所辖分司,曰泰州,曰淮安,曰通州;批验所二,曰仪真,曰淮安;盐场三十,各监课司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