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深圳市城市社区公园的分类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社区公园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作为专门类别的公园,深圳市社区公园的分类在不同标准和规范上存在矛盾。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对社区公园分类相关的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街旁绿地,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以及专类公的概念,服务半径,区位,公园使用对象等要素进行梳理,借鉴日本公园体系分类的经验,探寻深圳市社区公园的合理分类。希望借此对社区公园的建设与发展,管理和维护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引文
[1]朱黎霞,李瑞冬.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实践修正[J].中国园林,2007(07):87-90.
    [2]HP.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J].2015:8.
    [3]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J].
    [4]余淑莲,王芳.深圳市公园分类研究及实践[J].中国园林,2014(06):117-119.
    [5]王菊萍,谢良生.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中国园林,2009(12):69-71.
    [6]陈妙如.论深圳社区公园的现状及发展[J].广东园林,2010(02):32-35.
    [7]韩旭.深圳市城市公园特征及衍化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8.
    [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J].
    [9]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J].给水排水动态,2005(01):8.
    [10]屈雅琴,张建林,杨慧.浅谈社区公园中的儿童活动场地设计[J].山西建筑,2007(10):358-359.
    [11]纪芳华.社区公园设计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12]刘正瑛,龙岳林.社区公园设计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10,36(17):349-351.
    [13]沈涛.社区公园设计与居民行为方式的相互影响的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7.
    [14]熊启明.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15]石忠贵.重庆市主城区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的途径与方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6]骆天庆,李维敏,凯伦.C.汉娜.美国社区公园的游憩设施和服务建设——以洛杉矶市为例[J].中国园林,2015(08):34-39.
    [17]骆天庆,夏良驹.美国社区公园研究前沿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008—2013 Web of Science相关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园林,2015(12):35-39.
    [18]李玺成.基于使用状况评价的社区公园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19]杨硕冰,于冰沁,谢长坤,等.人群职业分异对社区公园游憩需求的影响分析[J].中国园林,2015(01):101-105.
    [20]于冰沁,谢长坤,杨硕冰,等.上海城市社区公园居民游憩感知满意度与重要性的对应分析[J].中国园林,2014(09):75-78.
    [21]冯丽媛.长沙市天心区社区公园游人时空动态格局调查分析[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22]朱宏佳.重庆动步公园使用行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23]王必琪,吕晓昌,杨铁黎.论社区公园的体育锻炼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04):455-457.
    [24]李承承,郭高燕,李先源.浅谈社区公园的功能和特点[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1):63-65.
    [25]翁瑾,张伟,席志民.体育锻炼:社区公园的重要功能[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73-76.
    [26]涂军.浅谈社区公园的设计与养护[J].现代农业科学,2008(03):30-32.
    [27]李玺成.基于使用状况评价的社区公园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28]李承承,郭高燕,李先源.浅谈社区公园的功能和特点[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1):63-65.
    [29]拉特利奇阿尔伯特.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1990.
    [30]冯亮.城市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初探[J].
    [31]陈存友,胡希军.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调整优化研究[J].广东园林,2010(02):5-8.
    [32]吴承照,曾琳.以街旁绿地为载体再生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上海苏州河畔九子公园[J].城市规划学刊,2006(05):99-102.
    [33]杨玉霞.城市街旁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34]张晓.基于POE模式的街旁绿地规划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规划师,2010.
    [35]刘斯萌.城市街旁绿地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36]王宁梅.基于地域文化的盐城城南新区街旁绿地景观设计[J].江苏林业科技,2015(06):28-31.
    [37]刘梦莎.基于津市市文化的街旁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38]赵慧蓉.城市街旁绿地景观空间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39]周连英,陈清西.城市街旁绿地的发展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以福州市为例[J].东南园艺,2014(03):22-27.
    [40]仇正华.城市街旁绿地建设的相关问题分析与建议——以常熟为例[J].现代园艺,2013(22):124-125.
    [41]李素英,王计平.城市带状公园的景观结构分析[J].城市规划,2010(02):74-77.
    [42]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68-71.
    [43]“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园设计[J].
    [44]褚天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45]陈瑾,黄哲,沈守云.浅论城市专类公园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J].广东园林,2008(03):27-29.
    [46]章俊华.日本城市绿地空间_上[J].中国园林,2001.
    [47]ROSSI S D,BYRNE J A,PICKERING C M.The role of distance in peri-urban national park use:Who visits them and how far do they travel?[J].Applied Geography,2015,63:77-8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