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唐后期幽州藩镇军乱探略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许辉
  • 年:2016
  • 作者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会议召开时间:2016-02-01
  • 会议录名称:北京史学论丛(2015)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42
  • 学会代码:SYLL
  • 学会名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页数:10
  • 文件大小:452k
  • 原文格式:O
摘要
<正>一、"安史之乱"后幽州藩镇概况"安史之乱"幽州为肇乱之源,至代宗广德元年史朝义兵败被杀,战乱才甫告平定,这也是唐王朝妥协的结果,"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效战国,肱髀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胁百姓,加锯其颈,利怵逆污,遂使其人自视犹羌狄然。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①。大批安史降将接受封爵,割据称雄。代宗广德元年(763)前后,将
引文
(1)[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二一○《藩镇魏博·序》,5921页。
    (2)平卢藩镇因“安史之乱”而失陷后改设为卢龙节度,以幽州节度使兼领。
    (1)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台湾大化书局,1978,202-225页。
    (2)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04、105页。
    (3)刘总鸩杀其父刘济,又杀害兄长刘绲以及父兄旧将数十人。
    (1)其中因本人主动发动兵变而得位的有11人:朱希彩、刘总、李载义、杨志诚、陈行泰、张绛、李茂勋、李匡筹、刘仁、刘守光。被军中推举的有7人:朱泚、朱克融、朱延嗣、史元忠、陈行泰、周綝、张公素。平乱而向朝廷请命的有1人:张仲武。
    (2)[宋]王溥:《唐会要》卷七八《诸使下》节度使(每使管内军附),1430页。
    (3)[后晋]刘啕等:《旧唐书》卷一四三《李怀仙传》:李怀仙为“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4)[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二一二《藩镇卢龙·李怀仙传》,5965页。
    (5)[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二二五《朱泚传》:“少推父荫,籍军中,与弟滔并为李怀仙部将。”
    (6)[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二一二《张公素传》,5982页。
    (1)[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三四《德宗贞元八年(792)十一月》,7538、7539页。
    (2)[后晋]刘啕等:《旧唐书》卷一四三《刘济传》,3901页。
    (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八○《张仲武传》,4677页。
    (4)同上。
    (5)[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七○二《论幽州事宜状》,台湾大化书局1987年影印版,3237页。
    (6)[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二一二《李茂勋传》,5983页。
    (7)[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七○二《论幽州事宜状》,台湾大化书局1987年影印版,3237页。
    (1)马驰:《唐幽州境侨治羁縻州与河朔藩镇割据》,《唐研究》第四卷,1998,199-213页。
    (2)陈寅恪:《论唐代之蕃将与府兵》,《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302页。
    (3)[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肃宗至德元载(756)十一月》,7006页。
    (1)[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二二四(上)《李锜传》。另见《资治通鉴》卷二三六《德宗贞元十七年(801)五月》:“选有材力善射者谓之挽强,胡、奚杂类谓之蕃落(胡注:胡、奚之俘配隶江南者,锜收养之),给赐十倍它卒。”
    (2)[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二二《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7108页。
    (3)[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中书局,1983,13、14页。
    (1)[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二二《肃宗上元二年三月》,7111页。《新唐书》卷二一二《李怀仙传》记其大略,阿史那承庆,作阿史那玉。
    (2)[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二一二《李怀仙传》,5965页。
    (3)[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二七《德宗建中三年(782)二月》,731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