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产业融合背景下北方生态涵养山区的村庄产业选择——以阜平县阜平镇村庄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农村产业融合是构建我国新时期农村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业新形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选取同处于阜平镇的葛达头村和龙门村,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探讨我国北方山区村庄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产业规划选择,阐述如何通过整合村庄各类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村庄发展,并为村庄规划提供参考。
引文
[1].陈玲,基于产业导向的村庄规划编制研究.小城镇建设,2015(04):第77-80页.
    [2].杨丽君.英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特征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4(7):157-161.
    [3].王铄.中国和英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英国伦敦东南部乡村和中国武汉木兰山乡村旅游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2):219-222.
    [4].杨洁,张杨.国外“一村一品”建设及其启示——以日本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4).
    [5].王昊.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精髓与启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9-11.
    [6].蒋纹,村庄产业发展模式的空间布局研究.浙江建筑,2012(10):第5-9页.
    [7].刘仁洁,结合自身资源的乡村转型发展之路——以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为例,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中国山东青岛.第6页.
    [8].王鹏飞,孙士博与丁磊,产业规划导向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北京市达岩村产业规划为例.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3(02):第50-56页.
    [9].赵荣明与邱建,基于产业发展的村庄整治——以成都白果村和红砂村为例.四川建筑,2006(06):第7-1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