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朝鲜半岛与中国国家安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虽然我国国家安全的形势总体上得到改善,但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依旧存在。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不容乐观,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和诸多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不利因素。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与我国的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在朝鲜完成了第五次核试验且多次试射导弹、"萨德"反导系统事实上在韩国完成部属、美国"重返亚太"和特朗普尚不明朗的对朝政策、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韩日重启军事情报协定谈判的外部背景下。正确分析朝鲜半岛安全局势和制定正确的朝鲜半岛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引文
[1]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金强一.朝鲜半岛问题与中美博弈[C].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2.
    [3]石源华.朝鲜半岛局势的新特点和中国政策调整建议[J].WORLD AFFAIRS,2016(24):19.
    [4]赵成烈,崔强.韩半岛和平机制的构筑与东北亚安全合作[J].当代韩国,2007(2):11—16.
    [5]陆俊元.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特征[J].外国问题研究,1996(2):6—9.
    [6]朴键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朝鲜半岛问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7]黄凤志等.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8]刘清才等.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9]刘从德主编.地缘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张露.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与中美关系[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
    [11]索尔·科恩.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M].严春松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12]程广中.地缘战略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13]沈伟烈.地缘政治学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
    [14]陈峰君.亚太安全析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15]阎学通.东亚和平与安全[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16]楼耀亮.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7]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9]杨军,王秋彬.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0]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1]石源华.19世纪下半叶日、俄与西方列强对于朝鲜半岛的争夺[J].当代韩国,2007(1):50—55.
    [22]孟令珠.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朝核政策[D].南京:南京大学,2016.
    [23]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5]黄凤志.吕平.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1(6):36—41.
    [26]白明春.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1(1X):24—25.
    [27]张琏瑰.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再认识[J].世界知识,2005(20):30—32.
    [28]董向荣.中美在朝鲜半岛博弈的筹码与软肋[J].当代世界,2017(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