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江南地区与韩国的儒学文化交流——以宋朝与高丽的儒学文化交流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郑成宏
  • 年:2005
  •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会议召开时间:2005-09-01
  • 会议录名称:中国江南与韩国文化交流(韩国研究丛书之三十八)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B244;B312
  • 学会代码:ZDHG
  • 学会名称: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
  • 页数:31
  • 文件大小:1221k
  • 原文格式:O
摘要
<正>中韩儒学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其交流形式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上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自汉朝乃至唐朝以来相互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双向交流与融合,使两国的儒学文化与儒家文明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成为古代东亚各国相互友好交往的典范。特别是中国江南地区是古代中国文化发达的地区,宋朝时期更是儒学家辈出。根据历史文献考证,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与高丽的儒学文化交流比较活跃。本文将主要对宋朝与高丽的儒学文化
引文
1.[韩]柳承国著:《韩国思想与现代》,东方学术研究院,1988年版。
    2.[韩]道原柳承国教授停年纪念特辑:《儒教思想研究》,第三辑,儒教学会,1988年版。
    3.[韩]艺文东洋思想研究院:《今天的东洋思想》,2001年第5号。
    4.[韩]艺文东洋思想研究院:《今天的东洋思想》,2002年第6号、7号。
    5.[韩]裴宗镐著:《韩国儒学史》,延世大学出版部,1992年3月版。
    6.[韩]郑麟趾编:《高丽史》,韩国亚细亚文化社,影印本上册,1972年版。
    8.[韩]韩国哲学会编:《韩国哲学史》,东明社,1992年版。
    9.[韩]刘明钟著:《韩国思想史》,艺文出版社,1992年版。
    10.朱红星等著:《朝鲜哲学思想史》,延边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1.韦旭升著:《朝鲜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12.朴真奭等著:《朝鲜简史》,延边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3.沈善洪主编:《中国江南社会与中韩文化交流》,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杨昭全著:《中韩关系史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15.[韩]崔根德著:《韩国儒学思想研究》,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16.杨渭生编:《十至十四世纪中韩关系史料汇编》下,学苑出版社,2002年
    17.杨渭生:《宋丽科举教育之比较》,《韩国传统文化·文化卷》,学苑出版社,2001年。
    18.朴真奭:《中朝经济交流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19.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0.[韩]金忠烈,《高丽儒学史》,高丽大学校出版部,1993年3月第5版
    21.赵吉惠等主编:《中国儒学史》,中州古迹出版社,1991年。
    22.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23.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92年。
    24.姜孟山等主编:《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年。
    25.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z/55z06/55z0611.htm
    26.世界朱氏联合会编:《世界朱氏联合会讯》第三期,1995年10月。
    27.杨青:《清溪先生朱潜东渡高丽初考》,杭州大学《韩国研究》第3辑。
    28.何兆武等著:《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
    29.[韩]李成茂著,张琏瑰译:《高丽朝鲜两朝的科举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0.《中朝关系通史》编写组:《中朝关系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
    (1)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十九,“海道”六。
    (2)宋仁宗的一个年号(公元1023~1032年)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九,“元丰六年九月条”。
    (4)苏轼:《乞禁商旅过外国状》,《苏东坡全集》卷八,“奏议集”。
    (5)《宋史》卷三三○,“列传”第八十九,“杜纯传”
    (6)陈高华:“北宋时期前往高丽贸易的泉州舶商”,载《海交史研究》总第2期,1980年。
    (1)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九,“海道”六。
    (2)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九,“海道”六。
    (3)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九,“海道”六。
    (4)朱或:《萍洲可谈》卷二。
    (1)南蛮天,指中国南部地区。
    (2)[韩]赵素昂编著:《韩国文苑》卷五,韩国亚细亚文化社,1994年版,第82~84页。
    (1)《高丽史》卷七十四。
    (2)《高丽史节要》卷一。
    (1)《高丽史》卷十四,“世家”,“睿宗”。
    (2)《高丽史》卷十六,“世家”,“仁宗”。
    (3)《高丽史》卷七十四,“志”卷二十八,“学校”。
    (4)《山堂考索》后集,卷三○,“士门”,中华书局影印校本,1992年,第641页。
    (5)《山堂考索》后集,卷三○,“士门”,中华书局影印校本,1992年,第641页。
    (1)《高丽史》卷九十五,《崔冲传》。
    (2)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
    (1)《高丽史》卷二,“世家”太祖二十六年,“训要”第四条。
    (2)郑麟趾:《高丽史》卷七十三,“选举志”。
    (1)[清]陈梦雷等奉敕撰《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卷十六至卷二十三,“朝鲜部”。
    (2)郑麟趾:《高丽史》卷七十三,“选举志”。
    (3)《高丽史》卷二,“光宗九年条”。
    (4)[韩]李成茂著,张琏瑰译:《高丽朝鲜两朝的科举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5)杨渭生:《宋丽科举教育之比较》,《韩国传统文化·文化卷》,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239页。
    (1)郑麟趾:《高丽史》卷七十三,“选举志”。
    (2)杨渭生:《宋丽科举教育之比较》,《韩国传统文化·文化卷》,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239页。
    (1)何忠礼:《宋史·选举志补正》,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91页。
    (2)杨渭生:“宋丽科举教育之比较”,《韩国传统文化·文化卷》,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239页。
    (3)郑麟趾:《高丽史》卷七十四,“选举志”。
    (4)《高丽史》卷七十四,“选举志”二,“学校”。
    (1)《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传”,“高丽条”。
    (2)《高丽史》卷七十四,“选举志”,“科目”二。
    (3)《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传”,“高丽条”。
    (4)《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传”,“高丽条”。
    (5)徽》卷四八七,“外国传”,“高丽条”。
    (6)《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传”,“高丽条”。
    (1)《宋史》卷四八七,“列传”,“外国”三,“高丽传”。
    (2)《宋史》卷三○四,“列传”第六十三,“王彬传条”。
    (3)《宋会要辑稿补编》,“选举”二。
    (1)《淳熙三山志》卷二十六,“淳化三年孙何榜条”。
    (2)《高丽史》卷十四,“睿宗十年条”、“睿宗十二年条”。
    (3)《宋会要辑稿》“选举”七。
    (4)《高丽史》卷十四,“睿宗十年条”、“睿宗十二年条”。
    (5)即权适。
    (6)即权适。
    (7)[韩]金善龙编:《高丽墓志铭集成》,“权适墓志铭”,1993年。
    (8)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9)崔瀣:《送奉使李中父还朝序》。
    (1)樊文礼:《宋代高丽宾贡进士杂考》,《韩国传统文化·历史卷》,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73页。
    (2)皇宋十朝纲要》卷一七,“乙未政和五年十一月甲申条”。
    (3)《皇宋十朝纲要》卷一七,“乙未政和五年十二月丁巳条”。
    (4)《皇宋十朝纲要》卷一七,“丁酉政和七年正月丁卯条”
    (5)《高丽史》卷一,“世家”,“太祖二年九月条”,“六年六月条”;同书卷二,“光宗七年条”。
    (1)《高丽史》卷三,“世家”穆宗八年条;同书卷四,“显宗四年正月条”;同书卷七,“文宗六年六月戊寅条”;同书卷八,“文宗十四年九月癸卯条”,“十五年六月丁巳条”;同书卷十一,“肃宗六年二月丙午条”。
    (2)《高丽史》卷七十三,“选举志”一。
    (3)[宋]秦观:《淮海集》卷八。转引自杨渭生等编著:《十至十四世纪中韩关系史料汇编》,学苑出版社,1999年,第636页。
    (1)[宋]秦观:《淮海集》卷八。转引自杨渭生等编著:《十至十四世纪中韩关系史料汇编》,学苑出版社,1999年,第637页。
    (2)[宋]赵鼎臣:《竹隐畸士集》卷三,转引自杨渭生等编著:《十至十四世纪中韩关系史料汇编》,学苑出版社,1999年,第642页。
    (1)“正”字,这里应指“贞”字。
    (1)[宋]徐兢:《高丽图经》。转引自杨渭生等编著:《十至十四世纪中韩关系史料汇编》,学苑出版社,1999年,第145~146页。
    (2)祁庆富:《关于明末两种<高丽图经>版本》,《韩国传统文化·历史卷》,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86页。
    (3)祁庆富:《关于明末两种<高丽图经>版本》,《韩国传统文化·历史卷》,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86页。
    (1)《高丽史》,卷九十五,“列传”,“朴寅亮条”。
    (1)[宋]朱熹述,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三三,“本朝”七,“夷狄”,“高丽条”,中华书局点校本,第8册,第3190~3191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朱子语类》于“子部儒家类”。
    (2)[韩]《新安朱氏世谱总卷·清溪公实纪》,影印本,1902年忠孝堂刻本。
    (3)[韩]《新安朱氏世谱总卷·清溪公实纪》,影印本,1902年忠孝堂刻本。
    (1)《高丽史》卷106,“朱悦传”。
    (2)《高丽史》卷106,“朱悦传”。
    (3)宋焕基:《文节公墓表文》,《新安朱氏渊源古文献》,影印本。
    (4)杨青:《清溪先生朱潜东渡高丽初考》,杭州大学《韩国研究》,第3辑,第96页。
    (1)笔者注:朱熹,号紫阳。
    (2)朱杰人主编:“杜维明在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演讲”,《迈入21世纪的朱子学》序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7页。
    (3)后来,朝鲜朝分别于1603年、1675年、1696年、1733年、1753年、1765年、1808年、1832年、1849年、和1882年共编印过10次族谱。但这些族谱都未能统宗,不能全面反映朝鲜半岛朱子后裔的居住与繁衍情况。
    (1)槐里:《现代意义上的儒教国家:韩国》,载《孔子研究》,1993年,第二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