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表示“丢失”意义的湘语特征词“着(著)”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Characteristic Word zhao(着) Which Means “Loss” in Hunan Dialect
  • 作者:刘娟 ; 彭泽润
  • 英文作者:LIU Juan;PENG Ze-run;School of Liberal Arts,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Liberal Arts,Hunan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着(著) ; 方言特征词 ; 湘语 ; 汉语方言 ; 赣语
  • 英文关键词:zhao(着);;characteristic word;;Hunan dialect;;Chinese dialect;;Gan dialect
  • 中文刊名:XTG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8 11:15
  • 出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2;No.11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YY067);; 衡阳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基金(15B20);; 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D079)
  • 语种:中文;
  • 页:XTGS201903022
  • 页数:7
  • CN:03
  • ISSN:43-1436/C
  • 分类号:151-157
摘要
湘语大多数方言点中,表示"丢失"意义的词的语音历史地位是"澄母药韵"。根据这个词的音韵特点,结合这个词的意义来源、引申演变的分析,我们确定这个词的词源(本字)就是"着(著)"。"着(丢失)"在湘语内部的使用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外具有排他性,是湘语的一个特征词。虽然这个词在赣语的个别方言中存在,但是不影响大局,而且这个例外可以认为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Among most of the Hunan dialects,the initial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 "loss" is cheng(澄)and the final is yao(药)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word and the source and evolution of the word meaning,this paper determines that the original word is zhao(着). Being a characteristic word of the Hunan dialect,the use of zhao(着) is highly consistent and almost invisible to the external dialects. Although this word exists in some dialects of Gan dialect,it does not affect the overall situation,and this exception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result of dialect interaction.
引文
(1)彭泽润:《衡山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4页。
    (2)鲍厚星等:《长沙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4页。
    (3)颜清徽,刘丽华:《娄底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4)罗昕如:《新化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5)王福堂:《韶山方言同音字汇两种》,《方言》2017年第3期。
    (6)陈晖:《涟源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页。
    (7)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的位置,县内有两种主要方言——前山话和后山话。前山话和后山话两个区域是以南岳山(五岳之一的“衡山”,当地人叫“南岳山”)为界。南岳山以西、以北的区域是后山话区域,山南边的山脚下的南岳区以及南岳山以南、以东的区域是前山话区域。今衡东县、衡阳市南岳区的人们使用的方言同前山话,这两个行政区在1966年以前属于衡山县,所以,前山话区域还包括了今衡东县、衡阳市南岳区。据鲍厚星、陈晖(2005)《湘语的分区(稿)》,衡山的前山话属湘语衡州片,后山话属湘语娄邵片。
    (1)鲍厚星等:《长沙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130页。
    (2)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53年版,第303页。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53年版,第304页。
    (1)周春洁,卢卫中:《“落”的不同义项间的联系机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2)龙开云:《湖南城步(城关)方言语音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95页。
    (3)被调查人:刘红星,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城关(儒林)镇人,现在任职于湖南城市学院。
    (4)语料由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习晨提供。
    (5)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特征词》,载《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12页。
    (6)李康澄:《湘方言特征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7)刘俐李,王洪钟,柏莹:《现代汉语方言核心词·特征词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231页。
    (1)魏刚强:《萍乡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8页。作者注意到这个词可能是“着”,但是没有论证。
    (1)郭明仪:《对格里木定律到维尔纳定律的历史性思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2)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特征词》,载《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09页。
    (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胡萍教授提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