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容观瓊先生学术小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Brief History of Mr. Rong Guanqiong's Academic Activities
  • 作者:韦小鹏
  • 英文作者:WEI Xiao-peng;Nanjing University;
  • 关键词:容观瓊 ; 人类学 ; 学术史
  • 英文关键词:Rong Guanqiong;;anthropology;;history of academic activities
  • 中文刊名:GX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所;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1;No.200
  • 语种:中文;
  • 页:GXZS201902015
  • 页数:8
  • CN:02
  • ISSN:45-1349/C
  • 分类号:99-106
摘要
容观瓊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是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在博物馆、人类学、民族考古学、南方少数民族等研究领域有深厚的造诣,为中国人类学的恢复重建和发展壮大,培养后备人才队伍,永续学脉做出了重要贡献。
        As a famous anthropologist in contemporary China, Mr. Rong Guanqiong has profound attainments in fields of museum studies, anthropology, ethnic archaeology, southern ethnic minorities studies, etc.. He participated and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in China,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re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Chinese anthropology and the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for this discipline.
引文
[1]黄义祥.中山大学史稿(1924~1949)[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掖.国立中山大学现状[M].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出版部,1937.
    [3]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博物馆.人类学论文选集(第三集)[C].广州: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1994.
    [4]刘小云.学术风气与现代转型:中山大学人文学科述论(1926-1949)[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5][美]顾定国,著.胡鸿保,周燕,译.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夫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周大鸣.梁钊韬先生评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容观敻.人类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8]石建中.民族博物馆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9]容观夐.试谈长沙马王堆一号、二号汉墓的族属问题[J].民族研究,1979(1).
    [10]容观琼.我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一些想法[J].人类学与民俗研究通讯,1995(18、19).
    (1)容观瓊先生说此歌谣并没有贬义的意思。“真光猪”是形容真光女中女生长得珠圆玉润,“岭南牛”是形容岭南男生有冲劲,“培正马骝头”是形容培正学子很精灵,“培英咕喱头”是形容培英学生能吃苦耐劳,“培道女子温柔柔”是形容培道女生性格温柔。
    (2)刘渠(1906~2002),广东梅县人,曾任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社会系教授。1950年1月至1951年2月任国立中山大学(1950年9月9日起,更名为中山大学)军管会联络小组组长。1950年1月20日至1951年2月22日,任国立中山大学临时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代主任。后调任广东民族学院任党委书记等职。
    (3)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前身是创建于1928年的语言历史研究所,1931年更名为文史研究所。1935年研究院创建后,改称文科研究所。
    (4)谢健弘(1909~2001),广东梅县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1933年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1935年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本科攻读社会学。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被聘为私立南华学院社会学教授。1945年受聘为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商学院(东江分教处)教授。1946~1952年任广东省立法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1949年10月由广州市军管会派任“广东省立法商学院军事接管联络组组长”,后任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调入中山大学,历任筹备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兼总务处召集人。后社会学系停办,转任历史系教授。著有《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史》等。
    (5)《广东北江瑶族情况调查(校注版)》为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主编,练铭志整理校注,于2012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6)《广东疍民社会调查》为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编,2001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7)“底边阶级╱底边社会”是著名人类学家乔健先生最早提出的一组重要学术概念。“底边阶级”指的是处于社会底层及边缘的群体,他们所属的社会便是“底边社会”。详见乔健主编:《底边阶级与边缘社会》,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8)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于1949年12月4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成立的六大行政区之一,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南地区最高政权机关,下辖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6个省的人民政府,驻地武汉市。1954年10月,六大行政大区及其相关党政机构被全部撤销。
    (9)这些文章为:《海南岛黎族地区发现的新石器》,《考古通讯》1956年第二期;《应该全面地搜集少数民族文物》,《光明日报》1956年6月29日第三版;《广西左右江流域新时代遗物》,《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六版;《黎族“七·一二”大暴动前后简介》,载《中南民院半月刊》第48期,1956年6月29日;《人们共同体不能同种族混为一谈》,《史学月刊》1958年第二期;《海南岛黎族人民的葬俗》,笔名志远,《考古通讯》1958年第七期。
    (10)这四篇论文分别是:《历史上黎汉民族团结友谊的光辉篇章——记我国著名女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棉纺织技术的事迹》(与施联朱教授合写),《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第4期;《关于解放前西盟佤族社会性质问题》,《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4期;《释“乌夷卉服,厥篚织贝”——兼谈南方少数民族对我国纺织业的贡献》,《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竞渡传风俗——古代越族文化史片断》,《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11)这三篇论文为:《中国的少数民族——黎族》,《人民中国》(日文版)1978年6月号;《关于我国南方棉纺织历史研究的一些问题》,《文物》1979年第8期。
    (12)《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于1987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容观瓊先生参与了书中《龙胜伶人情况调查》的实地调查和编写工作。此书在2009年由民族出版社再版。
    (13)容观瓊先生参与《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第7册中“傣人、陇人、偏人、平果陇人、防城偏人等”三份情况调查的实地调查和编写工作。此书在2009年由民族出版社再版。
    (14)《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关于〈唐代广东民族文化初析〉一文引用史料的失误》,作者求是。
    (15)(清)吴楚材,(清)吴调侯选注;安平秋点校.古文观止·下[C].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8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