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深圳博物馆馆藏蛋化石鉴定与分类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红杰
  • 关键词:蛋化石 ; 恐龙蛋 ; 伤齿龙蛋 ; XRF ; 壳单元
  • 中文刊名:WWJS
  • 英文刊名: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 机构:深圳博物馆;
  • 出版日期:2019-06-23
  • 出版单位:文物鉴定与鉴赏
  • 年:2019
  • 期:No.159
  • 语种:中文;
  • 页:WWJS201912007
  • 页数:8
  • CN:12
  • ISSN:34-1312/K
  • 分类号:26-33
摘要
文物藏品的鉴定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我国中生代地层广泛发育,出产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恐龙蛋化石品种异常丰富,很多博物馆均有收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恐龙蛋化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分类学、地层学、古环境与古气候、繁殖行为、恐龙演化与灭绝事件。恐龙蛋与母体恐龙大多无法一一对应,两者是独立的分类体系,目前已被分类描述的恐龙蛋有13个蛋科,65个蛋种,其中有15个存疑蛋种。深圳博物馆收藏有大小不同、形态多样的蛋化石共计116枚,利用XRF和偏光显微镜相进行研究,得知这些恐龙蛋至少分属6个不同蛋科,结合围岩特征推测其主要产地为河南部分可能来自江西和山东。此外,文章还简述了羊膜蛋壳的背景信息,尤其是恐龙蛋的鉴定、分类和研究进展等,为博物馆蛋化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引文
[1]赵资奎,王强,张蜀康.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二卷: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第七册恐龙蛋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方晓思,岳昭,凌虹.近十五年来蛋化石研究概况[J].地球学报,2009(4):523-542.
    [3]Karl F.Hirsch.Para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of fossil chelonian and gecko eggs[J].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1996(4):752-762.
    [4]曹克清.中国安氏鸵鸟蛋化石的新资料以及鸟纲化石概要[J].上海国土资源,1983(3):69-76.
    [5]佘德伟.卵壳的超微结构特征[J].动物学报,1995(3):243-255.
    [6]赵资奎.我国恐龙蛋化石研究的进展[C]//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华南中·新生代红层——广东南雄华南白垩纪——早第三纪红层现场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刊社,1979:330-403.
    [7]季强.中国恐龙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地球学报,2009(3):285-290.
    [8]张玉光,李奎.中国恐龙蛋化石及其生态地层浅析[J].岩相古地理,1998(2):2-38.
    [9]周世全,冯祖杰,张国建.河南恐龙蛋化石组合类型及其地层时代意义[J].现代地质,2001(4).
    [10]汪筱林,王强,蒋顺兴.中国晚白垩世陆相红层与恐龙蛋化石群序列及其地层学意义[J].地层学杂志,2012(2):400-416.
    [11]俞方明,王磊,杜理科,等.浙江白垩纪恐龙与恐龙蛋化石的时空分布[J].地层学杂志,2012(1).
    [12]Zhao Zi-kui.Structur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of dinosaur eggshells[G].Structure,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fossil hard tissues,1993:195-212.
    [13]方晓思,李佩贤,张志军,等.广东南雄白垩系及恐龙蛋到鸟蛋演化研究[J].地球学报,2009(2):167-186.
    [14]Nieves López Martínez,Enric Vicens.A new peculiar dinosaur egg,Sankofa pyrenaica oogen.nov.oosp.nov.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coastal deposits of the Aren Formation,south-central Pyrenees,Lleida,Catalonia,Spain[J].Palaeontology,2012(2):325–339.
    [15]赵资奎.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的氧、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与古环境的关系[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3,21(3):204-208.
    [16]任天龙,王玉叶,宁振国,等.山东青岛莱西地区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及其沉积环境分析[J].地球学报,2018(2):241-249.
    [17]赵资奎,毛雪瑛,柴之芳,等.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系第三系(K/T)交界恐龙蛋壳的铱丰度异常[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8(5).
    [18]赵资奎,毛雪瑛,柴之芳,等.广东省南雄盆地白垩纪—古近纪(K/T)过渡时期地球化学环境变化和恐龙灭绝:恐龙蛋化石提供的证据[J].科学通报,2009(2):201-209.
    [19]赵资奎.广东南雄恐龙蛋化石的显微结构研究(1)——兼论恐龙蛋化石的分类问题[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5(2):105-117.
    [20]赵资奎.河南内乡的恐龙蛋和恐龙脚印化石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9(4):304-309.
    [21]赵资奎,李荣.内蒙古巴音满都呼晚白垩世棱齿龙蛋化石的发现[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3(2):77-84.
    [22]赵资奎.伤齿龙(Troodontids)筑巢产卵的行为[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3(2):157-168.
    [23]方晓思,程政武,陈克樵,等.河南西峡白垩纪蛋化石[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55-60.
    [24]何发林,黄新结,李晓勇.江西赣州盆地恐龙化石赋存规律与埋藏特征[J].华东地质,2017(4):250-25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