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水平大学建设:一种新框架和路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level University:A New Frame and Path
  • 作者:董云川 ; 罗志敏
  • 英文作者:DONG Yun-chuan;LUO Zhi-min;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Yunnan University;
  • 关键词:高水平大学 ; 社会资本
  • 英文关键词:high-level university;;social capital
  • 中文刊名:HIGH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 机构: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5-06-30
  • 出版单位:高等教育研究
  • 年:2015
  • 期:v.36;No.244
  • 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2014ZBC005);;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ZDZZD201410)
  • 语种:中文;
  • 页:HIGH201506012
  • 页数:8
  • CN:06
  • ISSN:42-1024/G4
  • 分类号:53-59+68
摘要
"高水平大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一种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也被认为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一种方式转换。要深究一所大学是不是高水平大学,就要看它能不能在现有基础上生产和再生产出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大学教师等相关主体发展需要的社会资本或发展资本。对此,可基于社会资本生产的特点,从认知、关系、结构三个维度出发,建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框架和基本路径。
        The concept of"high-level university"was not only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idea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but also a conversion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way to judge a high-level university was to see whether it could generate and regenerate the social capitals which could satisfy the development demands of college students,faculty and other subjects.Therefore,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capital production,it argued the framework and elementary path of the high-leve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ognition,relationship and structure.
引文
[1][2]徐永.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形成机制及其检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3,(19):23-26.
    [3]付八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探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4.
    [4]顾秉林.一流大学建设若干热点问题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1-7.
    [5]赵庆年.高水平大学高在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5-05-21(3).
    [6]李海.大学实行目标管理的有限性分析[J].高教探索,2013,(6):43.
    [7]胡永新.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逻辑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54.
    [8]翟亚军,王战军.解析高水平大学[J].复旦教育论坛,2010,(2):55.
    [9]汉语大词典[Z].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1005-1006.
    [10]辞海·词语分册(下)[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1708.
    [11]LIN N.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2]李六.社会资本:形成机制与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3]钱海梅.城郊村级治理与社会资本的运作——对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T村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4]刘少杰.以行动与结构互动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4,(2):21.
    [15]KOGUT B.,ZANDER U.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3):383-397;ZANDER U.,KOGUT B.Knowledge and the Speed of the Transfer and Imi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An Empirical Test[J].Organization Science,1995,6(1):76-92.
    [16]侯志军.社会资本与大学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85.
    [17]张爽.以攻关项目为纽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3,(19):10.
    1如基于CNKI(检索时间为2015年3月30日),以“高水平+大学”为题名关键词,共检索相关文献834条。其中,1984年首次出现1条,1984-1999年合计才37条,1985年、1987-1989年无相关文献,2000年以后开始增多。
    2 卡内基分类法,即六分法,它将大学分为博士/研究型大学,硕士学位授予院校,学士学位授予院校,副学士学位授予院校,专门院校,部族大学和学院六类;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普遍采用“四分法”,即它将大学分为博士类、综合类、普通本科类和专门学院类四类。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两步(类)法、三分法、四分法等。
    3 在社会资本理论中,社会资本是与物力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本文中的“社会资本”,无论是在外延上还是在内涵上都超出已有文献对“社会资本”的理解,在某些方面也包含了物力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中的某些要素。
    4 所谓情境氛围,简单地说就是指具有感情的情境空间,它能引导行动者的心理、行为,激发情感。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情境氛围也属于大学文化的范畴,但是由于大学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培育而成,其范围涉及方方面面,管理者往往无从着手,为此也可以把对具体某一情境氛围的营造作为培育大学文化的一种基本方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