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的考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宋叶 ; 张斌 ; 梅全喜 ; 赵志敏 ; 梁京伟 ; 杨得坡 ; 胡莹
  • 关键词:陈皮 ; 广陈皮 ; 新会陈皮 ; 药用历史 ; 道地沿革
  • 中文刊名:ZYCA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中山大学药学院;江门市新会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出版日期:2019-02-28 09:01
  • 出版单位:中药材
  • 年:2019
  • 期:v.42;No.420
  • 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7“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2017YFC1701101)
  • 语种:中文;
  • 页:ZYCA201902049
  • 页数:6
  • CN:02
  • ISSN:44-1286/R
  • 分类号:215-220
摘要
古之所述橘皮为今之所用陈皮,今之所用新会陈皮为古之所述柑皮。橘皮因陈久者良而称为陈皮,因产广东者胜故名广陈皮,因产广东新会者优而称新会陈皮。新会陈皮作为广陈皮上品,是中国传统道地药材,是广东三宝之首,也是十大广药之一,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药用历史悠久,盛名于明清时期,延续至今,种植历史有近700年。其功效重在理气燥湿,区别于陈皮又有疏肝利胆、解结化痈等作用。该文对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进行文献考证,为后续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引文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社,2015:191.
    [2]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第2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24.
    [3] 魏·吴普述,清·孙星衍辑,石学文点校.神农本草经[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
    [4] 梁·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1.
    [5] 唐·苏敬.新修本草[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121.
    [6] 宋·苏颂.本草图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75.
    [7] 宋·寇宗奭撰,颜正华等点校.本草衍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32.
    [8]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65-466.
    [9] 清·邹澍.本经疏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23-124.
    [10] 明·张志聪.本草崇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8.
    [11] 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吴受琚,俞晋校注.食疗本草[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275-276.
    [12]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360-362.
    [13] 清·钱雅乐.汤液本草经雅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29-130.
    [14]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83-184.
    [15] 明·贾所学.药品化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36-37.
    [16] 清·吴仪洛.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本草从新[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148-149.
    [17] 清·林玉友撰.本草辑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74-175.
    [18] 清·张嗣衍等编.广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332,3864.
    [19] 林星章,黄培芳.新会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63.
    [20] 唐·甄权.药性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6.
    [21] 五代·吴越日华子集/韩保升撰,尚志钧辑复.日华子本草/蜀本草合刊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2.
    [22] 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68-767.
    [23] 明·李中立撰,张卫校注.杏雨轩医学选刊——本草原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463-466.
    [24] 清·汪昂辑,陈赞育点校.本草备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2.
    [25] 清·闵钺.本草详节[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51-152.
    [26] 明·方谷.本草纂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6.
    [27] 明·倪朱谟编著,戴慎,陈仁寿,虞舜点校.本草汇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27-929.
    [28] 清·顾元交撰,刘更生,郭栋,张蕾等校注.本草汇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86-187.
    [29] 清·张璐著.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本经逢原[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50-151.
    [30] 清·黄元御.长沙药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20-121.
    [31] 明·李中梓.删补颐生微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62.
    [32] 明·李中梓撰.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3.
    [33] 明·卢之颐撰.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02-103.
    [34] 清·王逊.药性纂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98-200.
    [35] 孔兴琏.番禺县志[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2:804
    [36] 陈淑均.噶玛兰厅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384.
    [37] 清·杨时泰.本草述钩元[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430.
    [38] 周恒重,张其翰.潮阳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160.
    [39] 赖昌林,吴鸿,倪根金.中药广陈皮与新会皮药名出现年代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4):789-794.
    [40] 宋·吴彦夔.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书:传信适用方[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11.
    [41] 宋·杨上赢.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书:仁斋直指[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14.
    [42] 明·朱棣.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书:普济方[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28999.
    [43] 明·秦昌遇撰,张志枫点校.幼科医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20.
    [44] 清·陆以湉撰.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冷庐杂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62.
    [45] 清·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719-720.
    [46] 清·凌奂著.本草害利[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61-62.
    [47] 胡世林主编.中国道地药材论丛[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19,21,23,136.
    [48] 东汉·杨孚撰.异物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5,20.
    [49] 王命璿.新会县志[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2:172.
    [50] 清·贾雒英修,薛起蛟等纂.新会县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19.
    [51] 王植.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乾隆新会县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732.
    [52] 清·阮元.广东通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7.
    [53] 清·史澄等编.广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8.
    [54] 谭镰.新会乡土志[M].广州:粤东编译公司,1935:120.
    [55] 清·张德裕撰.本草正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3.
    [56] 陈仁山著,蒋淼,陈思敏,梁飞整理.药物出产辨(十一)[J].中药与临床,2012,3(1):64-65.
    [57] 余启谋编.开平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4.
    [58] 卢子骏编.潮连乡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4.
    [59] 庄绰.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书:鸡肋编[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74.
    [60] 清·薛雪编.扫叶庄一瓢老人医案[M].卷二.清抄本,1770:119.
    [61]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1599-1600.
    [62] 江门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江门文史[M].江门:江门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2002:182.
    [63] 清·徐大椿撰.徐大椿医书全集[M].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