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华简《系年》中的楚吴关系及其书写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hu-Wu Relation in Light of Tsinghua Bamboo Slips Entitled Xi 'nian and Concerned Narrative Characters
  • 作者:黄爱梅
  • 英文作者:HUANG Ai-mei;
  • 关键词:《系年》 ; 《左传》 ; 楚吴关系 ; 书写特点
  • 中文刊名:LWBI
  • 英文刊名:Historical Review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2-01
  • 出版单位:史林
  • 年:2019
  • 期:No.178
  • 基金: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吴越地区早期政治形态演进研究”(编号:15BZS120)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LWBI201901004
  • 页数:7
  • CN:01
  • ISSN:31-1105/K
  • 分类号:29-34+222
摘要
清华简《系年》有多章内容涉及春秋晚期楚吴关系。通过梳理史事、与《左传》相对照,能够发现《系年》所记有可补《左传》之处,尤其是对于楚灵王南怀之行的效果评价,以及晋、吴两国是否曾有过联合攻打楚国方城的军事行动。它们记事和表述上的差异,体现出两书不同的叙述角度。而《系年》对楚吴关系的叙述和定位,可以看出楚国始终视吴国为属国的立场,以及"老"霸权体系对"新"霸权的排斥态度。
        Xi'nian shed light on the Chu-Wu relation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Era,supplementing the existing Zuozhuan and Zuozhuan's records about King Ling of Chu's Nanhuai tour and the Fangcheng campaign in particular. The narrative differences existing between Xi'nian and Zuozhuan are worthy of furthered discussions. Xi'nian always regarded Wu as one of Chu's dependent states,perfectly giving expression to the exclusive attitude an old hegemon assumed towards a new hegemon.
引文
(1)例如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丛书共11种,其中与历史内容考证和书写研究有关的著作,包括马楠《清华简〈系年〉辑证》,李松儒《清华简〈系年〉集释》,孙飞燕《清华简〈系年〉初探》,许兆昌《〈系年〉、〈春秋〉、〈竹书纪年〉的历史叙事》,侯文学、李明丽《清华简〈系年〉与〈左传〉叙事比较研究》,邢文《楚简书法探论——清华简〈系年〉书法与手稿文化》,李守奎《古文字与古史考——清华简整理研究》等,以上均由中西书局在2015年出版。
    (2)李学勤先生估计其成书在楚肃王时(公元前380—公元前370)。见李学勤:《清华简〈系年〉解答封卫疑谜》,《文史知识》2012年第3期。后收入《夏商周文明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28页。
    (3)李学勤:《由清华简〈系年〉论〈纪年〉的体例》,《深圳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4)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2011年版,第173页注二二。
    (5)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第173页注二五。
    (6)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第184页。
    (7)《左传》哀公二年:“吴泄庸如蔡纳聘。而稍纳师。师毕入,众知之。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冬,蔡迁于州来。”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二十九·哀公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722页。
    (8)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第186页。
    (9)《左传》哀公十三年:“夏,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二十九·哀公上》,第1789页。
    (10)《春秋》襄公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杜预集解《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十五·襄公二》,第863页。
    (1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973页。
    (12)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吴树平、李解民点校,中华书局第1993年版,第769页。
    (13)《春秋》成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鳅、邾人会吴于钟离。”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十三·成公下》,第737页。
    (14)《左传》襄公五年记“吴子使寿越如晋……孟献子、孙文子会吴于善道。……九月丙午,盟于戚,会吴……”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十四·襄公一》,第825—827页。
    (1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941页。
    (16)《左传》襄公十四年:“春,吴告败于晋。会于向,为吴谋楚故也。”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十五·襄公二》,第901页。
    (17)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004页。
    (18)《左传》襄公三年:“六月……己未,同盟于鸡泽。”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十四·襄公一》,第808页。
    (19)《左传》襄公五年:“九月丙午,盟于戚,会吴,……”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十四·襄公一》,第827页。
    (20)《左传》杜预注:“在广平曲梁县西南。”杨伯峻注:“今河北邯郸市东稍北旧有泽,即鸡泽。”见《春秋左传注》,第928页。戚,杜预注:“卫邑,在顿丘卫县西。”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八·文公上,第418页。《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都邑表·卫》:“世为孙氏邑,会盟要地。……蓋其地濒河西,据中国之要枢,不独卫之重地,亦晋、郑、吴、楚之孔道也。”顾栋高:《春秋大事表》,第781—782页。
    (21)《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子瑕卒,楚师熸。……戊辰晦,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余帅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二十五·昭公六》,第1501页。
    (2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53页。
    (23)《左传》定公四年:“春,三月,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谋伐楚也。晋荀寅求货于蔡侯,弗得,言于范献子曰:‘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吾自方城以来,楚未可以得志,只取勤焉。’乃辞蔡侯。”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二十七·定公上》,第1619页。
    (24)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春秋晋楚交兵表·叙》,第2054页。
    (25)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春秋晋楚交兵表》,第2066页。
    (26)《左传》哀公四年:“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曰:‘吴将溯江入郢,将奔命焉。’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单浮余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若将不废,寡君之愿也。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士蔑请诸赵孟。赵孟曰:‘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二十九·哀公上》,第1731页。
    (27)董珊:《读清华简〈系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11年12月26日;又见董珊:《简帛文献考释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2—110页。转引自李松儒:《清华简〈系年〉集释》,第264页。
    (28)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第187页注五。
    (29)徐元诰:《国语集解·楚语下第十八》,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25页。
    (30)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贰)·第十八章》注十三:“据简文,吴人入郢之役,晋方城。”第 182页。
    (31)《左传》襄公三年:“晋侯使荀会逆吴子于淮上,吴子不至。”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十四·襄公一》,第808页。
    (32)《左传》襄公十四年:“春,吴告败于晋。会于向,为吴谋楚故也。”杜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第十五·襄公二》,第901页。
    (33)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春秋晋楚交兵表》,第2066页。
    (34)已有多位学者指出,此类记事与编年的体例相去甚远,一说认为具有纪事本末体特征,见廖名春:《清华简〈系年〉管窥》,《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许兆昌、齐丹丹:《试论清华简〈系年〉的编纂特点》,《古代文明》第6卷第2期,2012年4月。一说具有纪事本末体特征的同时,“表现出国别体特点”,见侯文学、李明丽:《清华简〈系年〉与〈左传〉叙事比较研究》,第10页。一说类似《铎氏微》形式的史书,详见陈伟:《清华大学藏竹书〈系年〉的文献学考察》,《史林》2013年第1期。
    (35)《系年》第十五章第74简,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第170页。
    (36)《系年》第十五章,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第170页。
    (37)《系年》第十五章第81、82简,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第170页。
    (38)《系年》第十五章第83简,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第170页。
    (39)许兆昌、齐丹丹:《试论清华简〈系年〉的编纂特点》,《古代文明》第6卷第2期,2012年4月。
    (40)《系年》第二十章108—110简,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下》,第18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