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日本江户时代文豪赖山阳及其汉文随笔集《山阳先生书后》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ai Sanyō and The Inscriptions of Mr. Sanyō(《山阳先生书后》)
  • 作者:张冬阳
  • 英文作者:ZHANG Dong-yang;
  • 关键词:赖山阳 ; 《山阳先生书后》 ; 日本汉学 ; 日本国学 ; 题跋文学
  • 中文刊名:LWBI
  • 英文刊名:Historical Review
  • 机构: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0-01
  • 出版单位:史林
  • 年:2018
  • 期:No.176
  • 语种:中文;
  • 页:LWBI201805018
  • 页数:17
  • CN:05
  • ISSN:31-1105/K
  • 分类号:157-172+225
摘要
《山阳先生书后》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文豪赖山阳的一部汉文随笔集,评论经史百家,与作者另一部书画论集《山阳先生题跋》合称《书后并题跋》,1836年初刊,是赖山阳学术思想的精粹。《山阳先生书后》空前绝后地纵论中日两国文献,体现了赖山阳"会通和汉""汉学和用"的霸气,标志着日本国学在心态上的成熟以及汉学日本化的完成。
        The Inscriptions of Mr.Sanyō,a collection of essays written in classical Chinese by Japanese literary giant Rai Sanyō(1780-1832),first pressed in 1836,was the essence of Rai Sanyō's academic ideology.This unique book was a sensible comment on the books and records of China and Japan,not only reflected Japanese Kokugaku matured in mentality,but also a completion sign of the Japanization of Sinology.
引文
(1)古賀穀堂:《祭賴子成文》,木崎愛吉1注《山陽文獻(外傳)》上,德富猪一郎監修《賴山陽全書(全傳上)》,頼山陽先生遺蹟顕彰会(廣島)1931年版,第82頁。按:《賴山陽全書》(全8卷,“全傳”上下2卷、“全集”上中下3卷、“文集”“詩集”“附錄”各1卷)1983年由国書刊行会(東京)翻印,本文版本与页码的标注以1931-1932年原版为准。
    (2)古賀穀堂:《祭賴子成文》,木崎愛吉1注《山陽文獻(外傳)》上,《賴山陽全書(全傳上)》,第83頁。
    (3)张冬阳:《赖山阳史学的整体考察报告》,《外国问题研究》2013年第2期。
    (4)张冬阳:《赖山阳和他的〈日本政记〉》,《古代文明》2017年第1期。
    (1)市島謙吉:《隨筆賴山陽》,翰墨同好會、南有書院1936年版,第564、608頁。
    (2)德富猪一郎:《賴山陽》,民友社1926年版,第11-12頁。
    (3)德富猪一郎:《賴山陽》,第201頁。
    (4)竹谷長二郎:《賴山陽書畫題跋評釋》“まえがき”,明治書院1983年版,第1頁。
    (5)竹谷長二郎:《賴山陽書畫題跋評釋》“まえがき”,第2頁。
    (6)按:德富蘇峰《賴山陽》(民友社1926年版)第294-309頁、市島春城《隨筆賴山陽》(翰墨同好會、南有書院1936年版)第136-148頁、张冬阳《赖山阳的汉学与史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第174-180页,对赖山阳《书后并题跋》做了简单介绍。竹谷長二郎《賴山陽書畫題跋評釋》搁置《山阳先生书后》,专研《山阳先生题跋》。
    (7)賴山陽:《先府君春水先生行状》,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德富猪一郎監修《賴山陽全書(文集)》,頼山陽先生遺蹟顕彰会(廣島)1931年版,第290頁。
    (8)江木戩:《山陽先生行状》,久保天隨訂《重訂日本外史》,博文館1908年版,第1、5頁。按:引文中“纲目”指《资治通鉴纲目》。
    (9)江木戩:《山陽先生行状》,久保天隨訂《重訂日本外史》,第5頁。
    (10)木崎愛吉:《隨筆賴山陽》序,市島謙吉:《隨筆賴山陽》,第2頁。
    (11)张冬阳:《赖山阳广岛屏居时的治学与著述》,《外国问题研究》2015年第2期。
    (1)賴山陽:《菅茶山翁遺稿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15頁。
    (2)江木戩:《山陽先生行状》,久保天隨訂《重訂日本外史》,第4頁。
    (3)賴山陽:《上菅茶山先生書》,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81頁。
    (4)野本狷庵:《哭山陽先生》,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下卷,德富猪一郎監修《賴山陽全書(全傳下)》,頼山陽先生遺蹟顕彰会(廣島)1932年版,第928頁。
    (5)木崎愛吉:《隨筆賴山陽》序,市島謙吉:《隨筆賴山陽》,第1頁。按:赖山阳在京都的住宅名“水西庄”,庭中草堂名“山紫水明处”(日本国家史迹,“山”指东山,“水”指鸭川)。
    (6)江木戩:《山陽先生行状》,久保天隨訂《重訂日本外史》,第3頁。
    (7)内藤湖南:《日本文化史研究》,储元熹、卞铁坚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55页。
    (8)岡田鴨里:《水西草堂記》,木崎愛吉1注《山陽文獻(外傳)》上,《賴山陽全書(全傳上)》,第84頁。
    (9)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下卷,《賴山陽全書(全傳下)》,第561頁。按:赖山阳的两首自赞文有诸多版本,本文所引系笔者认为语义最明确者,相关考证参见安藤英男的论文《頼山陽画像と自讃文に関する一考察》(《國士舘大學武徳紀要》第4号,1987年3月);引文中“芳山”指吉野山,“太湖”指琵琶湖,“淀湾”指大坂湾。
    (10)江木戩:《山陽先生行状》,久保天隨訂《重訂日本外史》,第6頁。
    (11)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下卷,《賴山陽全書(全傳下)》,第376頁。
    (12)賴山陽:《自書咯血歌後》,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824頁。
    (13)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下卷,《賴山陽全書(全傳下)》,第502頁。
    (1)賴山陽:《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頁。
    (2)賴山陽:《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27頁。
    (3)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下卷,《賴山陽全書(全傳下)》,第617頁。
    (4)木崎愛吉1注《山陽文獻(外傳)》上,《賴山陽全書(全傳上)》,第92頁。
    (5)賴山陽:《書後并題跋》册四,兒玉慎編,天保七年(1836年)春和堂木刻本,末頁。按:引文中“甲午”即天保五年(1834年);“后藤镰山”即后藤松阴(1797-1864年,名机,字世张,号松阴、镰山,通称春藏);“牧赣斎”即牧百峰(1801-1863年,名輗,字信侯,号百峰、赣斎,通称善助)。
    (6)竹谷長二郎:《賴山陽書畫題跋評釋》,第4頁。
    (7)賴山陽:《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93頁。按:引文中“江木健斎”即江木鳄水(1811-1881,名戬,字晋戈,号鳄水、健斎,通称繁太郎);“平家”即《平家物语》,用琵琶弹唱。
    (1)山口椒山:《山陽小品》自序,明治十年(1877)東京山口安兵衛木刻本,第2-3頁。
    (2)按:据正文,“史赞隽”系正史中序论与论赞的合集,不知何人编辑何时出版,抑或系赖山阳自选。
    (1)按:《春秋辽豕录》,简称《辽豕录》,曾名《春秋臆断》,是赖山阳解《春秋》之作,由其门人笔录,未单独刊行,收入1932年7月《赖山阳全书(全集下)》。
    (2)按:所列文献名,大致据现行规范述录,个别前加作者以求明了。文献版本不详如“二林集”“杜集”,则书“林罗山集”“林鵞峰集”“杜甫集”,不加书名号。
    (3)賴山陽:《答大槻子節》,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92頁。
    (4)賴山陽:《紫文製錦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6頁。
    (5)賴山陽:《小文規則》,德富猪一郎監修《賴山陽全書(全集下)》,頼山陽先生遺蹟顕彰会(廣島)1932年版,第11頁。
    (6)齋藤拙堂:《韓蘇詩鈔序》,賴山陽:《評點韓蘇詩鈔》,《賴山陽全書(全集下)》,第1頁。
    (7)草場珮川:《哭賴子成》,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下卷,《賴山陽全書(全傳下)》,第918頁。
    (8)妻鹿友樵:《賴翁前赤壁賦貼跋》,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下卷,《賴山陽全書(全傳下)》,第790頁。
    (9)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下卷,《賴山陽全書(全傳下)》,第376頁。
    (10)賴山陽:《書大日本史贊藪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8頁。
    (1)賴山陽:《讀論語孟子》第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1頁。
    (2)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22頁,賴山陽《村瀨士錦問目條對》第十八則后牧百峰按語:“先師之學,以實用切近為主。”
    (3)賴山陽:《詩話》,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61頁。
    (4)賴山陽:《村瀨士錦問目條對》,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16頁。
    (5)賴山陽:《書論孟正文後》第三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7頁。
    (6)賴山陽:《答菅野子綏書》,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50頁。
    (7)賴山陽:《書詩書正文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9頁。
    (8)賴山陽:《答小野泉藏論詩律書》,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64-365頁。
    (9)賴山陽:《書詩書正文後》第四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0頁。
    (10)賴山陽:《書戰國策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6頁。
    (11)賴山陽:《書詩書正文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8-19頁。
    (12)賴山陽:《書詩書正文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9頁。
    (13)賴山陽:《讀五帝三代本紀》第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5頁。
    (14)賴山陽:《書儀禮講余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4頁。
    (15)賴山陽:《讀周禮》,《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5頁。按:引文中“令”指《大宝令》,“式”指《延喜式》。
    (16)賴山陽:《書莊子後》第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2-33頁。
    (17)賴山陽:《書論孟正文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6頁。
    (18)賴山陽:《讀易系辭傳》,《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0頁。
    (1)賴山陽:《讀書》八首第四,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詩集》,德富猪一郎監修《賴山陽全書(詩集)》,頼山陽先生遺蹟顕彰会(廣島)1932年版,第622頁。
    (2)賴山陽:《讀五帝三代本紀》第一、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4-35頁。
    (3)賴山陽:《讀五帝三代本紀》第二、三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5-36頁。
    (4)賴山陽:《書論孟正文後》第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6頁。
    (5)賴山陽:《讀五帝三代本紀》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4頁。
    (6)江木戩:《山陽先生行状》,久保天隨訂《重訂日本外史》,第5頁。
    (7)賴山陽:《經說文話》,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65頁。
    (8)賴山陽:《書韓非難勢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85頁。
    (9)賴山陽:《書莊子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2頁。
    (10)賴山陽:《古文典刑》,《賴山陽全書(全集下)》,第17頁。
    (11)賴山陽:《鳩居堂記》,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35頁。
    (12)賴山陽:《書孫子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1頁。
    (13)賴山陽:《讀古文尚書》第三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9頁。
    (14)賴山陽:《讀論語孟子》第四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2頁。按:引文中“伊藤氏”指伊藤仁斋(1627-1705,名维桢,字源佐,号仁斎,通称鹤屋七右卫门)。
    (1)賴山陽:《讀論語孟子》第七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4頁。
    (2)賴山陽:《送木村鹤卿歸備後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01頁。
    (3)賴山陽:《跋春秋臆斷稿本》,《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80頁。
    (4)賴山陽:《經說文話》,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65頁。
    (5)賴山陽:《讀享保諸儒家言》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77頁。
    (6)賴山陽:《讀享保諸儒家言》第四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79頁。
    (7)賴山陽:《讀三禮鄭注》,《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3頁。
    (8)賴山陽:《讀古文尚書》第五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1頁。
    (9)賴山陽:《讀西河合集》,《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4頁。
    (10)賴山陽:《跋廿二史札記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6頁。
    (11)牧百峰:《注日本樂府序》,賴山陽:《日本樂府》,《賴山陽全書(詩集)》,第3頁。
    (12)賴山陽:《送木村鹤卿歸備後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01頁。
    (13)賴山陽:《書日本紀萬葉集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3-64頁。
    (14)賴山陽:《書日本紀萬葉集後》第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4頁。
    (15)賴山陽:《書三代格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5頁。
    (1)賴山陽:《書春秋正文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2頁。
    (2)賴山陽:《讀五帝三代本紀》第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5頁。
    (3)賴山陽:《讀五帝三代本紀》第三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5頁。
    (4)賴山陽:《書左氏傳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3頁。
    (5)賴山陽:《書城濮戰圖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8頁。
    (6)賴山陽:《讀論語孟子》第六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3頁。
    (7)賴山陽:《書唐書藩鎮傳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1頁。按:引文中“八幡公”指源义家(1039-1106)。
    (8)賴山陽:《書敕勒木蘭二歌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06頁。
    (9)賴山陽:《書大日本史贊藪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8-69頁。
    (10)賴山陽:《讀韓非子》,《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73-74頁。按:引文中“恶左府”指藤原赖长(1120-1156年)。
    (11)賴山陽:《書紀效新書練兵日記二書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72頁。按:引文中“纪伊”“肥后”系日本旧国名;“甲”指甲斐国主武田信玄(1521-1573),“越”指越后国主上杉谦信(1530-1578年),皆以善战著称。
    (1)賴山陽:《讀本居氏家言》,《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76-77頁。
    (2)賴山陽:《仁壽山書院席上對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46-447頁。
    (3)賴山陽:《松田思斎墓志銘》,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47頁。
    (4)賴山陽:《書賈董兩傳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1頁。
    (5)賴山陽:《讀論語孟子》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0頁。
    (6)賴山陽:《跋遼豕錄》,《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7頁。
    (7)賴山陽:《小野櫟翁墓碣》,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26-327頁。
    (8)賴山陽:《涉趣園集卷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70頁。
    (9)賴山陽:《送小田廷錫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70頁。
    (10)賴山陽:《經說文話》,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66頁。
    (11)賴山陽:《書賈誼治安第一策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83頁。
    (12)賴山陽:《書晁錯言兵事疏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85-86頁。
    (13)賴山陽:《書三魏集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98-99頁。
    (14)賴山陽:《書錢大昕集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00頁。
    (15)賴山陽:《書伊洛淵源錄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5頁。
    (1)賴山陽:《書昌黎答李翊書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86-87頁。
    (2)賴山陽:《經說文話》,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65頁。按:引文中“北地”指李梦阳,“信阳”指何景明,“历城”指李攀龙,“太仓”指王世贞,“荻生氏”指荻生徂徕(1666-1728,名双松,字茂卿,号徂徕,通称惣右卫门,本姓“物部氏”,亦称“物徂徕”)。
    (3)賴山陽:《經說文話》,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66頁。
    (4)賴山陽:《書杜集後》第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07頁。
    (5)賴山陽:《詩話》,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60頁。
    (6)賴山陽:《手批虎山詩文稿後》,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33頁。
    (7)賴山陽:《詩話》,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61頁。
    (8)賴山陽:《書徐而庵說詩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24頁。
    (9)賴山陽:《書聲調譜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24頁。
    (10)賴山陽:《答小野泉藏論詩律書》,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64頁。
    (11)賴山陽:《手批穀堂文稿後》,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01頁。
    (12)賴山陽:《書杜集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07頁。
    (13)賴山陽:《王香園叢書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14頁。
    (14)賴山陽:《孫子管窺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76頁。
    (15)賴山陽:《跋春秋臆斷稿本》,《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80-81頁。
    (1)賴山陽:《書孟子評點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27-28頁。
    (2)賴山陽:《古文典刑凡例》,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28頁。
    (3)賴山陽:《書三善清行封事刪本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6頁。
    (4)賴山陽:《書唐人絕句新選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09頁。
    (5)賴山陽:《書孫子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2頁。
    (6)賴山陽:《讀古文尚書》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8頁。
    (7)賴山陽:《書東坡論策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93頁。
    (8)賴山陽:《書詠物詩選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23頁。
    (9)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上卷,《賴山陽全書(全傳上)》,第669頁。
    (10)賴山陽:《日本外史例言》,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18頁。
    (11)按:这是赖山阳专门解释《日本外史》的三篇文章。《外史隐微》7则,见《赖山阳文集》第414-416页;《日本外史例言》22则,见《赖山阳文集》第416-420页;《上乐翁公书》被几乎所有《外史》刊本附于书首当序言,见《赖山阳文集》第481-484页。
    (12)賴山陽:《書左氏敘戰鈔后》,《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5-56頁。按:引文中“保、历”指“保元(1156-1159)”、“永历(1160-1161)”年,“应仁”年即1467-1469年。
    (13)賴山陽:《書城濮戰圖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8頁。按:引文中“庚子之事”指1600年关原之战。
    (14)賴山陽:《跋手寫項羽紀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84頁。
    (15)賴山陽:《跋史記鈔本》,《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84頁。
    (1)賴山陽:《書史贊雋後》第一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9頁。
    (2)賴山陽:《書伯夷傳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7頁。按:引文中“常藩史”指《大日本史》,常陆国(今茨城县大部分)水户藩所修。
    (3)賴山陽:《書武功紀盛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2頁。
    (4)賴山陽:《書豐樂亭記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91頁。
    (5)賴山陽:《跋先君學統論》,《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8頁。
    (6)賴山陽:《續八大家文讀本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58頁。
    (7)賴山陽:《續八大家文讀本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57-458頁。按:引文中“丰臣公”指丰臣秀吉(1537-1598年)。
    (8)賴山陽:《答小野泉藏論詩律書》,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67頁。
    (9)賴山陽:《讀櫟園書影》,《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04頁。
    (10)賴山陽:《拙堂文話序》,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85頁。
    (11)賴山陽:《書藏園甌北詩鈔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19頁。
    (12)賴山陽:《書五剎詩鈔後》,《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20頁。
    (13)賴山陽:《讀虞邵庵集》,《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05頁。
    (1)賴山陽:《書傳習錄後》第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76頁。按:引文中“大盐士起”即大盐中斎(1793-1837,名正高,字士起,号中斎,通称平八郎)。
    (2)賴山陽:《讀熊澤先生大學或問》,《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02頁。按:引文中“蕃山”指熊泽蕃山(1619-1691),“白石”指新井白石(1657-1725),“徕翁”指荻生徂徕。
    (3)賴山陽:《讀二林集》,《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01-102頁。按:引文中“大小林”指林罗山(1583-1657)、林鵞峰(1618-1680),“鸠巢”指室鸠巢(1658-1734),“柴、尾、古三博士”指柴野栗山、尾藤二洲(1747-1813)、古贺精里(1750-1817)。
    (4)张冬阳:《赖山阳的汉学与史学》,第160-161页。
    (5)賴山陽:《題手批海紅園小稿》,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465頁。
    (6)賴山陽:《遊騁樓記》,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647頁。
    (7)賴山陽:《書隨園詩話後》第三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118頁。
    (8)賴山陽:《讀書》八首第四,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詩集》,《賴山陽全書(詩集)》,第622頁。
    (9)賴山陽:《讀五經正義》第二則,《書後并題跋》,《賴山陽全書(文集)》,第36-37頁。
    (10)大橋訥庵:《復佐佐某書》,木崎愛吉:《賴山陽全傳》下卷,《賴山陽全書(全傳下)》,第760頁。
    (1)吉村秋陽:《讀山陽書後》,木崎愛吉1注《山陽文獻(外傳)》上,《賴山陽全書(全傳上)》,第110頁。
    (2)賴山陽:《書金山氏手寫大日本史後》,木崎愛吉1注《賴山陽文集》,《賴山陽全書(文集)》,第561頁。
    (3)筱崎小竹:《山陽詩鈔序》,木崎愛吉1注《山陽文獻(外傳)》上,《賴山陽全書(全傳上)》,第73頁。
    (4)张冬阳:《赖山阳史学的整体考察报告》,《外国问题研究》2013年第2期。
    (5)古賀穀堂:《祭賴子成文》,木崎愛吉1注《山陽文獻(外傳)》上,《賴山陽全書(全傳上)》,第82頁。按:引文中“新”指新井白石,“室”指室鸠巢,“伊”指伊藤仁斋,“物”指荻生徂徕。
    (6)德富猪一郎:《賴山陽》,第191頁。
    (7)德富猪一郎:《賴山陽》,第192頁。
    (8)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78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