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间投资、技术创新与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志华 ; 王文倩 ; 魏明孔
  • 关键词:民间投资 ; 技术创新 ; 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 产业结构
  • 中文刊名:CKYK
  • 英文刊名: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版日期:2019-01-08 11:03
  • 出版单位:财会月刊
  • 年:2019
  • 期:No.84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自然资源资本化及对应市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5ZDB16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低碳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BGL066)
  • 语种:中文;
  • 页:CKYK201902020
  • 页数:7
  • CN:02
  • ISSN:42-1290/F
  • 分类号:166-172
摘要
基于国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自然资源领域的大背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200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民间投资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技术创新这一传导机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表明,民间投资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这一间接机制显著改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即存在着"民间投资——技术创新——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机制。因此,要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研发部门和科技型行业,投资建设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等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引文
[1]张倩,邓祥征,周青.城市生态管理概念、模式与资源利用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6):142~151.
    [2]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2007(6):142~153.
    [3]邵帅,范美婷,杨莉莉.资源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效率?--有条件资源诅咒假说的检验及解释[J].管理世界,2013(2):32~63.
    [4]洪银兴.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后的政府作用[J].经济研究,2014(1):14~16.
    [5]范剑勇,莫家伟.地方债务、土地市场与地区工业增长[J].经济研究,2014(1):41~55.
    [6]刘加林,周发明,王晓军等.“四化两型”视角下湖南水资源资本化运营机制探讨[J].生态经济,2013(5):163~166.
    [7]Caselli F..Accounting for cross-country income differences[R].California:CEPR Discussion Papers,2005.
    [8]Hsieh C.,P.J.Klenow.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6):1695~1725.
    [9]Bartelsman E.J.,J.C.Haltiwanger,S.Scarpetta.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The role of allocation and selec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305~334.
    [10]Syverson C..What determines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Economics Literature,2011(2):326~365.
    [11]Urszula Malaga-Tobo?a,S.Tabor,S.Kocira.Productivity of resources and investments at selected ecological farms[J].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Procedia,2015(2):158~164.
    [12]苏朝晖.我国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5.
    [13]戴勇,朱桂龙,肖丁丁.内部社会资本、知识流动与创新--基于省级技术中心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7):1046~1055.
    [14]罗洎,王莹.民间投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57~62.
    [15]Garbaccio R.F.,Mun HoDale S.,Jorgenson W..Why has the energy output ratio fallen in China?[J].Energy Journal,1999(4):3~14.
    [16]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10):82~89.
    [17]魏楚,沈满洪.水资源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基于文献的述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197~204.
    [18]张伟,吴文元.基于环境绩效的长三角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1(10):95~109.
    [19]陈夕红,李长青,籍卉林等.基于技术扩散的全社会能源效率空间条件收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8):7~13.
    [20]杨骞,刘华军.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分解[J].经济评论,2014(6):54~62.
    [21]盛鹏飞.中国能源效率偏低的解释:技术无效抑或配置无效[J].产业经济研究,2015(1):9~20.
    [22]陈迅,赵锋,高远东.中国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3(2):430~438.
    [23]彭昱.政府投资对能源消耗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0(12):30~32.
    [24]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25]滕玉华,刘长进.外商直接投资的R&D溢出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142~147.
    [26]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