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与流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燕波
  • 关键词:台湾 ; 青春电影 ; 新电影运动 ; 新世纪
  • 中文刊名:ZS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30
  • 出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3;No.113
  • 语种:中文;
  • 页:ZSXB201902012
  • 页数:4
  • CN:02
  • ISSN:35-1322/C
  • 分类号:69-72
摘要
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由来已久。受新电影运动影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湾青春片主要通过个体成长来记录时代的演变,表现出质朴自然的纪实倾向。进入新世纪以后,台湾青春电影无论在作品内核还是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新的风貌。这些变化的产生既包涵了市场导向的因素,也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同时与台湾当局的文化政策也不无联系。
        
引文
[1]宋子文.台湾电影三十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陈飞宝.台湾电影史话[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3]陈飞宝.台湾电影史话:修订本[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4]沈小风.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3):23-26
    [5]倪骏.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1)1987年1月24日,由詹宏志执笔,并由朱天文、吴念真、焦雄屏、赖声川、侯孝贤、杨德昌等50多位电影界、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署名的1987年《台湾电影宣言》在《文星杂志》和《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这被视为台湾地区新电影运动作为一种集体电影潮流的结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