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谭峰教授缺血性中风早期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经验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嘉慧 ; 陈文霖 ; 霍绮雯 ; 谭峰
  • 关键词:中风 ; 活血化瘀 ; 早期 ; 谭峰
  • 中文刊名:ZYJ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机构: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 出版日期:2018-06-15
  • 出版单位:中国中医急症
  • 年:2018
  • 期:v.27;No.242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47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A030311033)
  • 语种:中文;
  • 页:ZYJZ201806046
  • 页数:4
  • CN:06
  • ISSN:50-1102/R
  • 分类号:156-158+165
摘要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危急重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谭峰教授认为瘀为中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治疗上以"早期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阐述了吾师谭峰教授论治中风的经验。
        
引文
[1]胡龙涛,蔡芳妮,王亚丽.中风病病因病机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7):883-885.
    [2]刘完善.素问玄机原病式[M].孙桐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3-55.
    [3]楼英著.医学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6.
    [4]王清任.医林改错[M].李占永,岳雪莲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2-35.
    [5]任继学,任玺洁,王中男,等.中风病急性期的中医药辨证治疗——附163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1995,4(2):63-66.
    [6]程南方,谭峰.中风病血瘀病机及早期活血化瘀治疗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68-1669.
    [7]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4-101.
    [8]周学海.读医随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
    [9]李中梓.医宗必读[M].顾宏平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69-374.
    [10]黎刚.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4(1):53-54.
    [1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6-19.
    [12]张仲景原著,柳术军编译.精译伤寒杂病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218.
    [13]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
    [14]陈文霖.通阳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证侯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5]唐容川.血证论[M].金香兰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13.
    [16]张景岳.景岳全书精华本[M].余瀛鳌编选.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