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美国越战研究的学派分野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chools Division of the Vietnam War Research in U.S.
  • 作者:程晓燕
  • 英文作者:Cheng Xiaoyan;
  • 关键词:美国 ; 越战史学史 ; 正统派 ; 修正派 ; 后修正派
  • 英文关键词:the United States;;historiographical survey on Vietnam war;;orthodoxy;;revisionist postrevisionist
  • 中文刊名:SXY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 机构: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9-25
  • 出版单位:史学月刊
  • 年:2017
  • 期:No.443
  • 语种:中文;
  • 页:SXYK201709016
  • 页数:14
  • CN:09
  • ISSN:41-1016/K
  • 分类号:114-127
摘要
美国学界关于越南战争的著述极其丰富,争论之热烈被称为"无休止的战争"。自由-现实主义学派的正统诠释认为,越战是悲剧性的巨大错误。修正派则为美国的越战政策作道义辩护,总结越战"教训"。正统派批评越战的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逻辑的正规思想。修正派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它无法撼动越战正统史学地位和影响的原因所在。结束辩论,达成越战共识,这是未来美国越战史研究的必然趋势。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extremely rich in writings about the Vietnam War,of which the discussions are so heated that is thought as"the unending debate".The prevailing or orthodox interpretation in the eyes of historians of the United States,generally labeled as liberal-realistic interpretation,characterizestheU.S.involvements in Vietnam as tragic and monumental errors,and a majority of historians devote their efforts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why the United States fight in Vietnam.On the other side,these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everything concerned and try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reconcile criticisms of the Vietnam War.The so called "revisionist"literature defends the decision to wage war in Vietnam.Revisionists contend that the U.S.military effort in Vietnam was justifiable,and indeed moral,standing in defense of freedom against tyranny.And they concentrate their works on how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have won the war.The orthodox interpretation is not toward criticism itself but to achieve common understanding around the cause of the Vietnam war.It is not so much for criticism as for defending the America's involvement.And the revisionists,which can not substitute for the orthodox interpretation,are fundamentally idealism.The Postrevisionist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resulting from giving obscure answers.The disputes will necessarily be settled and the consensus on the Vietnam war,which is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study of American Vietnam war history,will be reached.No matter what schools they are,there are no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引文
(1)戴维·安德森:“一个越战已足够及其他有关外交史和外交决策的反思”(D.L.Anderson,“One Vietnam War Should Be Enough and other Reflections on Diplomatic History and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30卷第1期(2006年1月),第2页。
    (2)罗伯特·迪万:“越战再思考”(R.A.Divine,“Vietnam Reconsidered”),《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12卷第1期(1988年冬季),第79~80页;加里·赫斯:“关于越战战略的军事视角:哈里·萨默斯论战略和布鲁斯·帕尔默的25年战争”(G.R.Hess,“The Military Perspective on Strategy in Vietnam:Harry G.Summers’s on Strategy and Bruce Palmer’s The 25-year War”),《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10卷第2期(1986年春季),第92页。
    (3)小阿瑟·施莱辛格:《苦涩的遗产:越战和美国民主(1941-1966)》(Arthur Schlesinger,Jr.,The Bitter Heritage:Vietnam and American Democracy,1941-1966),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公司1967年版,第31~32页。
    (1)指东部的金融和工业集团、代表它们利益的大法律事务所以及东部学术界的许多人。
    (2)张海涛:《尼克松在白宫——祸起萧墙》,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94~95页。
    (3)小阿瑟·施莱辛格:《苦涩的遗产:越战和美国民主(1941~1966)》,第32页。
    (4)(8)罗伯特·麦克马洪:“美越关系:一种史学史的研究”(R.J.McMahon,“US-Vietnamese Relations:A Historiographical Survey”),孔华润编:《太平洋交往:21世纪前夜美国东亚关系评论》(W.I.Cohen,ed.,Pacific Passage:The Study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 on Ev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20、327~328页。
    (5)加布里埃尔·科尔克:《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源:权力和意图的分析》(Gabriel Kolko,The Roots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An Analysis of Power and Purpose),波士顿:贝肯出版社1969年版,第132页。
    (6)罗伯特·麦克马洪:“美越关系:一种史学史的研究”,第320页;加布里埃尔·科尔克:《剖析越战》(G.Kolko,Anatomy of War),纽约:潘森书屋1985年版,第548页。
    (7)加布里埃尔·科尔克:《剖析越战》,第547页。
    (9)罗伯特·迪万:“越战再思考”,第83页;加里·赫斯:“无休止的争论:历史学家和越南战争”(G.R.Hess,“The Unending Debate:Historians and Vietnam War”),《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18卷第2期(1994春季),第246页。
    (1)(2)乔治·赫林:《美国最长的战争:美国和越战(1950-1975)》(G.C.Herring,America’s Longest War:The US and Vietnam,1950-1975),纽约:约翰·威得父子公司1979年版,第x、357页。
    (3)罗伯特·麦克马洪:“美越关系:一种史学史的研究”,第316页。
    (4)(5)戴维·安德森:“越南战争”(Anderson,D.L.,“The Vietnam War”),罗伯特·舒尔津格编:《美国对外关系指南》(Robert D.Schulzinger,ed.,A Companion To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马萨诸塞:布莱克威尔2003年版,第320、314页。
    (6)戴维·约翰逊:“性别政治和越战泥潭”(David K.Johnson,“Sexual Politics and The Vietnam Quagmire”),《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28卷第5期(2004年11月),第781页。
    (7)加里·赫斯:“无休止的争论:历史学家和越南战争”,第247页。
    (8)洛伦·巴里特茨:《后方战火:美国文化如何导致美国卷入越南和让美国用自己的方式作战的历史》(L.Baritz,Backfire:A History of How American Culture Led Us into Vietnam and Made Us Fight the Way We Did),纽约:莫罗出版社1985年版,第27、40页。
    (9)加里·赫斯:“无休止的争论:历史学家和越南战争”,第247页;詹姆斯·吉布森:《完美的战争:我们不能输掉的战争及我们怎样输掉战争》(James W.Gibson,The Perfect War:The War We Couldn’t Lose and How We Did),纽约:文廷杰书屋1986年版。
    (10)戴维·约翰逊:“性别政治和越战泥潭”,第781页;罗伯特·迪安:《帝国兄弟情:性别和冷战外交决策的制定》(Robert Dean,Imperial Brotherhood:Gender and the Making of Cold War Foreign Policy),阿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戴维·安德森:“时机耗尽在越战和冷战中”(D.L.Anderson,“Time Runs Out in Vietnam and in the Cold War”),《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22卷第3期(1998年夏季),第496、497,496页。
    (2)(3)罗伯特·舒尔津格:《选择越战的时机:美国和越战(1941-1975)》(R.D.Schulzinger,A Time for War:The United States and Vietnam,1941-1975),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34、329页。
    (5)(7)罗伯特·迪万:“越战再思考”,第89页;乔治·赫林:“林登·约翰逊的战争?”(G.C.Herring,“Lyndon Johnson’s War?”),《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21卷第4期(1997年秋季),第646页;戴维·安德森:“为什么有越战?后修正派的回答和新现实主义的建议”(D.L.Anderson,“Why Vietnam?Postrevisionist Answers and a Neorealist Suggestion”),《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13卷第3期(1989年夏季),第426页。
    (6)罗伯特·布赞克:“学术界的失衡:加里斯·波特的越南战争”(Robert Buzzanco,“Imbalance of Scholarship:Gareth Porter’s Vietnam War”),《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30卷第5期(2006年11月),第941页。
    (8)拉里·伯曼:《谋划一场悲剧:越南战争的美国化》(L.Berman,Planning a Tragedy:The Americanization of the War in Vietnam),纽约:诺顿出版社1982年版,第145~150页。
    (9)罗伯特·达莱克:“林登·约翰逊和越战:悲剧的形成”(R.Dallek,“Lyndon Johnson and Vietnam:The Making of a Tragedy”),《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20卷第2期(1996年春季),第147页;戴维·巴雷特:《不确定的斗士:林登·约翰逊和他的越战顾问》(D.M.Barrett,Uncertain Warriors:Lyndon Johnson and His Vietnam Advisers),劳伦斯:堪萨斯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布赖恩·范德马克:《陷入泥潭:林登·约翰逊和越南战争的升级》(Brian Van DeMark,Into The Quagmire:Lyndon Johnson and the Escalation of the Vietnam War),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罗伯特·达莱克:《有缺陷的巨人:林登·约翰逊和他的时代》(Dallek,R.,Flawed Giant:Lyndon Johnson and His Times),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乔治·卡欣:《干涉:美国如何卷入越战》(G.M.Kahin,Intervention:How America Became Involved in Vietnam),纽约:克诺夫出版社1986年版。
    (1)乔治·赫林:“林登·约翰逊的战争?”,第648~649页;劳埃德·加德纳:《不惜一切代价:林登·约翰逊和为越战而战》(L.C.Gardner,Pay Any Price:Lyndon Johnson and the Wars for Vietnam),芝加哥:伊凡·迪伊1995年版。
    (2)戴维·安德森:“越南战争”,第317页。
    (3)罗伯特·麦克马洪:“美越关系:一种史学史的研究”,第326页;约翰·纽曼:《约翰·肯尼迪和越战:欺骗、阴谋和争夺霸权的较量》(J.M.Newman,JFK and Vietnam:Deception,Intrigue,and Struggle for Power),纽约:华纳出版公司1992年版;罗伯特·约翰逊:“肯尼迪之谜”(Robert Johnson,“The Kennedy Myth”),《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28卷第3期(2004年6月),第467~468页;霍华德·琼斯:《一代人的死亡:暗杀吴庭艳如何造成肯尼迪延长越战》(Howard Jones,Death of a Generation:How the Assassinations of Diem and JFK Prolonged the Vietnam War),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加里斯·波特:《支配的危机:权力的失衡和通向越战的道路》(Gareth Porter,Perils of Dominance:Imbalance of Power and the Road to War in Vietnam),伯克利:加尼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143页。
    (5)罗伯特·布赞克:“学术界的失衡:加里斯·波特的越南战争”,第941~942页。
    (6)彼特·布希:“建构越战……”(Peter Busch,“Constructing Vietnam…”),《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31卷第1期(2007年1月),第155页;阮莲杭:“评皮埃尔·阿瑟林《苦涩的和平:华盛顿、河内及巴黎协定的形成》”(Lien-Hang T.Nguyen,“Reviewed work(s):A Bitter Peace:Washington,Hanoi,and the Making of the Paris Agreement by Pierre Asselin”),《亚洲研究》(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第63卷第1期(2004年2月),第127页。
    (7)阮莲杭:“评皮埃尔·阿瑟林《苦涩的和平:华盛顿、河内及巴黎协定的形成》”,第127页。
    (8)罗伯特·麦克马洪:“美越关系:一种史学史的研究”,第313~314页。
    (9)这些记者都是各大报纸、电台和杂志的专职撰稿人,而且较长期驻越南。他们区别于那些写通讯登头版头条的记者,对越南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杰弗里·雷斯:《战争来到隆安:一个越南省的革命冲突》(J.Race,War Comes to Long An:Revolutionary Conflict in a Vietnamese Province),伯克利:加尼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湖畔战火》(F.Fitzgerald,Fire in the Lake:The Vietnamese and the Americans in Vietnam),纽约:文廷杰书屋1972年版(该书曾连获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和班克罗夫特历史奖)]。
    (1)加里·赫斯:“无休止的争论:历史学家和越南战争”,第262页;道格拉斯·派克:《越共:南越民族解放阵线的组织结构和技术》(D.Pike,Viet Cong:The Organization and Techniques of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of South Vietnam),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66年版。
    (2)戴维·安德森:“越南战争”,第310页。
    (3)肯·波斯特:《越南的革命、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第1卷《被打断的革命》(Ken Post,Revolution,Socialism and Nationalism in Vietnam,Vol.1,An Interrupted Revolution),奥尔德肖特:沃兹沃思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XIII页;第4卷《南方反叛乱的失败(1961-9165)》(Vol.4,The Failure of Counter-Insurgency in the South,1961-1965),奥尔德肖特:达特茅斯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324页。
    (4)阮莲杭:“评皮埃尔·阿瑟林《苦涩的和平:华盛顿、河内及巴黎协定的形成》”,第127页。
    (5)乔治·赫林:“林登·约翰逊的战争?”,第649页。
    (6)戴维·亨特:“未冠题的评论”(David Hunt,“Untitled Review”),《美国历史学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第101卷第2期(1996年4月),第545~546页。
    (7)戴维·安德森:“一个越战已足够及其他有关外交史和外交决策的反思”,第3页。
    (8)威廉·杜伊克:“种族的模式化观念:越南战争中的一个隐藏因素”(William Duiker,“Racial Stereotyping:A Hidden Factor in the Vietnam War?”),《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26卷第2期(2002年春季),第329页,第330页,第333页。
    (9)戴维·马尔:“把民族解放阵线带回越战历史里来”(David Marr,“Bring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Back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Vietnam War”),《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25卷第3期(2001年夏季)第528页。
    (10)凯文·鲁安:“把美国放在应有的位置?近来关于越南战争的写作”(Kevin Ruane,“Putting America in Its Place?Recent Writing on the Vietnam Wars”),《当代历史》(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第37卷第1期(2002年1月),第119页。
    (11)埃里克·贝格鲁德:《失败的原因:厚义省的越战》(Eric Bergerud,The Dynamics of Defeat:The Vietnam War in Hau Nghia Province),科罗拉多博尔德:西果出版社1991年版,第3~4、323~332页。
    (1)威廉·杜伊克:《神圣的战争:分裂的越南的民族主义和革命》(William Duiker,Sacred War: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 in a Divided Vietnam),纽约:麦克高·希尔1995年版,第2页。
    (2)杰弗里·金布尔:“未冠题评论”(Jeffrey Kimball,“Untitled Review”),《太平洋历史评论》(The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第72卷第3期(2003年8月),第474页;马克·吉尔伯特编:《为什么北方赢得越战》(Marc Jason Gilbert,Why the North Won the Vietnam War),纽约:佩尔格雷夫2002年版。
    (3)凯文·鲁安:“把美国放在应有的位置?近来关于越南战争的写作”,第118页。
    (4)“关于尼克松和越南战争的圆桌讨论”(“Roundtable on Richard Nixon and the Vietnam War”),《通讯》(Passport)[该刊物系美国外交关系评论历史学家协会(The Society for Historians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 Review)的通讯]第43卷第3期(2013年1月),第24页。
    (5)戴维·安德森:“为什么有越战?后修正派的回答和新现实主义的建议”,第420~421、424页;劳埃德·加德纳:《通向越战的道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奠边府(1941-1954)》(Lloyd Gardner,Approaching Vietnam:From World War II through Dienbienphu,1941-1954),纽约:威廉·沃德·诺顿公司1988年版,第53页。
    (6)劳埃德·加德纳:《通向越战的道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奠边府(1941-1954)》,第92页。
    (7)(8)彼特·布希:“建构越战……”,第156、156页。
    (1)彼特·布希:“建构越战……”,第156~157页。
    (2)爱德华·米勒:“黎笋的战争”(Edward Miller,“Le Duan’s War”),《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37卷第5期(2013年11 月),第1171页。
    (3)阮莲杭:《河内的战争:为越南实现和平的战争的国际史》(Lien-Hang T.Nguyen,Hanoi’s War: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the War for Peace in Vietnam),北卡罗莱纳:北卡莱罗纳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7)爱德华·米勒:“黎笋的战争”,第1171页。
    (5)“关于尼克松和越南战争的圆桌讨论”,第24页。
    (6)罗伯特·麦克马洪:“美越关系:一种史学史的研究”,第331页。
    (1)戴维·安德森:“为什么有越战?后修正派的回答和新现实主义的建议”,第426页。
    (2)加里·赫斯:“关于越战战略的军事视角:哈里·萨默斯论战略和布鲁斯·帕尔默的25年战争”,第92页。
    (3)理查德·尼克松:《不再有越战》(Richard Nixon,No More Vietnams),纽约:阿尔波尔豪斯1985年版,第237页。
    (4)戴维·安德森:“一个越战已足够及其他有关外交史和外交决策的反思”,第17页。
    (5)加里·赫斯:“关于越战战略的军事视角:哈里·萨默斯论战略和布鲁斯·帕尔默的25年战争”,第93页;迈克尔·林德,《越战:必要的战争》(Michael Lind,Vietnam,The Necessary War),纽约:自由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威廉·威斯特摩兰:《一个战士的报告》(W.C.Westmoreland,A Soldier Reports),纽约:双日出版集团花园城出版社1976年版,第396~425页;戴夫·理查德·帕尔默:《吹响号角:来自一个军人的越战史视角》(Dave Richard Palmer,Summons of the Trumpet:A History of the Vietnam Warf rom a Military Man’s Viewpoint),纽约:巴兰坦书屋1978年版;格兰特·夏普:《致败的战略:越战回忆录》(Grant Sharp,Strategy for Defeat:Vietnam in Retrospect),加州诺瓦托:要塞出版社1978年版。
    (1)(2)加里·赫斯:“无休止的争论:历史学家和越南战争,第241页。
    (3)戴维·安德森:“一个越战已足够及其他有关外交史和外交决策的反思”,第5页;哈里·萨默斯:《论战略:对越战的关键分析》(H.G.Summers,Jr.,On Strategy: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Vietnam War),加州诺瓦托:要塞出版社1982年版;布鲁斯·帕尔默:《25年的战争:美国在越战中的军事角色》(B.Palmer,Jr.,The 25-year War:America’s Military Role in Vietnam),莱克星顿:肯塔基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菲利普·戴维森:《越南作战史(1946-1975)》(Phillip B.Davidson,Vietnam at War:The History 1946-1975),加州诺瓦托:要塞出版社1988年版;谢尔比·斯坦顿:《美国陆军的兴衰:越战中的美国地面部队(1965-1973)》(Shelby L.Stanton,The Rise and Fall of An American Army:US Ground Forces in Vietnam,1965-1973),加州圣拉斐尔:要塞出版社1985年版。
    (4)(6)加里·赫斯:“关于越战战略的军事视角:哈里·萨默斯论战略和布鲁斯·帕尔默的25年战争”,第102页。
    (5)哈里·萨默斯,“越战:一种截断的历史”(Harry G.Summers,Jr.,“Vietnam:A Truncated History”),《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21卷第4期(1997年秋季),第653页。
    (7)罗伯特·麦克马洪,《越战历史的重大问题》(Robert McMahon,Major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the Vietnam War),莱克星顿:希思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628~629页;加里·赫斯:“关于越战战略的军事视角:哈里·萨默斯论战略和布鲁斯·帕尔默的25年战争”,第103页。
    (8)罗伯特·迪万:“越战再思考”,第85页;加里·赫斯:“无休止的争论:历史学家和越南战争”,第242页。
    (9)戴维·安德森:“为什么有越战?后修正派的回答和新现实主义的建议”,第426页。
    (1)加里·赫斯:“关于越战战略的军事视角:哈里·萨默斯论战略和布鲁斯·帕尔默的25年战争”,第104~105页。
    (2)(9)戴维·安德森:“一个越战已足够及其他有关外交史和外交决策的反思”,第7页。
    (3)安德鲁·克雷平维奇:《陆军和越战》(Andrew F.Krepinevich,The Army and Vietnam),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33页。
    (4)拉里·凯布尔:《谜一般的冲突:反叛乱理论的形成和越战》(Larry Cable,Conflict of Myths: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insurgency Doctrine and the Vietnam War),纽约:纽约大学1988年版,第225页。
    (5)罗伯特·麦克马洪:《越战历史的重大问题》,第629~630页。
    (6)(8)戴维·安德森:“越南战争”,第320页。
    (7)冈特·莱维:《越战中的美国》(G.Lewy,America in Vietnam),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62~167页;迈克尔·林德:《越战:必要的战争》,第274页。
    (1)拉尔夫·史密斯:《越战国际史》第3卷《有限战争的形成(1965-1966)》(Smith,R.B.,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Vietnam War,Vol.3,The Making of a Limited War,1965-1966),纽约: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8~19页。
    (2)蒂莫西·隆佩里斯:《没有输赢的战争:美国对越南同袍较量的干涉》(T.J.Lomperis,The War Everyone Lost-and Won:America’s Intervention in Vietnam’s Twin Struggles),巴吞鲁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3页。
    (3)罗伯特·迪万:“越战再思考”,第86页。
    (4)冈特·莱维:《越战中的美国》,第301、451页;加里·赫斯:“无休止的争论:历史学家和越南战争”,第241页;戴维·安德森:“越南战争”,第320页。
    (5)(6)(7)迈克尔·林德:《越战:必要的战争》,第254~255,31、284,24页。
    (8)乔治·卡欣、约翰·刘易斯:《美国与越战》(George M.Kahin and John W.Lewis,The United States in Vietnam),纽约:德尔塔出版社1967年版,第305页。
    (9)(10)(11)迈克尔·林德:《越战:必要的战争》,第71~72、72、70~71页。
    (1)(5)(6)加里·赫斯:“无休止的争论:历史学家和越南战争”,第241、249,246,264页。
    (2)戴维·安德森:“一个越战已足够及其他有关外交史和外交决策的反思”,第3~4页。
    (3)罗伯特·迪万:“越战再思考”,第89页。
    (4)戴维·安德森:“为什么有越战?后修正派的回答和新现实主义的建议”,第426页。
    (7)戴维·安德森:“越南战争”,第310页。
    (1)(2)戴维·安德森:“一个越战已足够及其他有关外交史和外交决策的反思”,第17、2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