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Realizing the People's Ever-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 作者:李敏
  • 英文作者:Li Min;
  •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 人民美好生活 ; 思想政治教育
  • 中文刊名:SLLJ
  • 英文刊名: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0
  • 出版单位:思想理论教育
  • 年:2019
  • 期:No.479
  • 语种:中文;
  • 页:SLLJ201902006
  • 页数:6
  • CN:02
  • ISSN:31-1220/G4
  • 分类号:26-31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探索化解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式便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它在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将精神转化为物质与将物质转化为精神的双向转化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这一功能价值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在契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成为可能。这也促使我们要在把握人民美好生活本质规定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评估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改进发展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路径。
        
引文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2][3][4][5][6][7][8][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80,80,81,81,81,72,46-47.
    [9]白显良.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想性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
    [11]卫兴华.辨析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解读的理论是非[J].人文杂志,2018(4).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14]苏力.纲常、礼仪、称呼与秩序建构——追求对儒家的制度性理解[J].中国法学,2007(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