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福利的两维关切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wo-dimensional Consideration of Beautiful Life Demand and Social Welfare
  • 作者:李振宇
  • 英文作者:LI Zhen-yu;Graduate School,The Party School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 关键词:社会福利 ; 人的需要 ; 物质层面 ; 精神层面
  • 英文关键词:social welfare;;human demand;;material level;;spirit level
  • 中文刊名:CQY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 出版日期:2019-02-28
  • 出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6;No.174
  • 语种:中文;
  • 页:CQYZ201902011
  • 页数:5
  • CN:02
  • ISSN:50-1154/C
  • 分类号:84-88
摘要
社会福利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环节。对社会福利范围的认识,应当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对人的各方面需要的满足,应在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社会福利,应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福利分配的公平,同时不限于政府独揽,实现福利制度体系化、整体化。社会福利对人的精神需要的关注,应以人们的主观评价作为标准。国家在社会福利的精神层面应侧重提供精神生活所必需的外部条件,而不能介入精神生活本身。
        Social welfare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satisfy the rising beautiful life of people,and the recognition to social welfare scope should be based on human dem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eople in all aspects should realize its maximum under the premise of social fairness. Social welfare contents include such two perspective as material and spirit. The social welfare on material level should ensure the maximum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fairness of welfare distribution,meanwhile,should not be limited by government only,so as to realize the syste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ocial welfare. The focus of social welfare on spirit demand should be standardized by the human subjective remarks,and government should emphatically provide the external condition for spirit life on the spirit perspective of social welfare but should not involve in spirit life itself.
引文
[1]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M]//林方.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译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62.
    [2]齐铱,徐永德,等.社会福利[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86-87.
    [3]米奇利.社会发展: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发展观[M].苗正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
    [4]周沛.论社会福利的体系构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6).
    [5]胡玉鸿.“个人”的法哲学叙述[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1.
    [6]埃里克森.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08.
    [7]汪丁丁.自由——一段脚踏实地的叙说[M]//罗岗,倪文尖.90年代思想文选:第2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378-379.
    [8]唐科.被忽略的“两种自由”概念[J].读书,2008(10).
    [9]伯林.两种自由概念[M]//陈晓林,译,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北京:三联书店,1995:212.
    [10]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第10版[M].刘晓,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01.
    [11]托尔.社会救助学[M].郗庆华,王慧荣,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3.
    (1)美国学者扎斯特罗认为,社会福利包含以下内容:为无家可归的孩子寻找家庭;为酒精和毒品成瘾的人提供康复服务;医治有情绪障碍的人;使老年人生活更有意义;为身体或智力残疾人士提供再就业服务;为贫困人员提供资金帮助;矫治青少年犯、成人犯;结束各种类型的歧视和压迫;为在外工作的父母提供儿童照料服务;减少包括虐待儿童及虐待配偶在内的家庭暴力;对于经济上需要帮助的那些人实行健康及法律救助服务;为经历各种各样个人和社会困难的个体和群体提供咨询;为艾滋病患者及家人和朋友提供服务;为各年龄群体提供娱乐和休闲服务;为有认知障碍或情绪障碍的儿童提供教育及社会化经验的服务;为遭受诸如失火和龙卷风等突发灾难的家庭提供服务;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适当的居住服务;提供支持和改进所有儿童和成人正常成长及发展的项目;向无技术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训练和就业机会;满足有色人种、移民工人及其他少数群体的特殊要求。扎斯特罗还只是以美国为例来说明社会福利包含的内容,但即使如此也可以看出,社会福利的范围从物质层面上来说也是相当广泛的。参见:[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第7版),孙唐水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1)在该文中,作者指出“内心自由”和“外在自由”的区分是在“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之外被人们忽略的一种对自由的分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