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社区认同的内涵与重要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nnotations and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Identity in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作者:黄涛 ; 郑文清
  • 英文作者:HUANG Tao;ZHENG Wenqing;School of Humanities,Wenzhou University;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社区参与 ; 社区认同 ; 社区中心 ; 伦理原则
  • 英文关键词: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ommunity participation;;community identity;;community as a central role;;ethical principles
  • 中文刊名:ZRD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机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河北大学;浙江省文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1-16
  •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年:2018
  • 期:v.32;No.187
  • 语种:中文;
  • 页:ZRDX201801004
  • 页数:10
  • CN:01
  • ISSN:11-1476/C
  • 分类号:33-42
摘要
"社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必要组成要素,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认定的必要条件。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对社区参与、社区认同重视不够的弊端,近年来该问题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已引起高度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已做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以社区为中心的明确阐述和具体规定,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关于社区认同问题的表述。我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该文件,并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落实该文件的更为切实的工作细则。
        "Community"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well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recogni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In the past,sca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identity in the practice of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ternationally,however,great concern has been drawn to these issue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field of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Ethical Principles for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UNESCO has made clear expositions and specific provisions about the principle of community as a central role,most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community identity problems.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document,and proceeding from our national conditions,work out more practical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cument.
引文
(1)费孝通主编:《社会学概论》,213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2)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232-23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杨利慧:《以社区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中社区的地位及其界定》,载《西北民族研究》,2016(4)。
    (1)参见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载《民族艺术》,2008(1)。
    (2)参见黄涛:《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角色的定位偏误与矫正》,载《文化遗产》,2013(3)。
    (1)杨利慧:《以社区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中社区的地位及其界定》,载《西北民族研究》,2016(4)。
    (2)黄涛:《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载《河南社会科学》,2014(1)。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三理”之说,系2017年9月26日笔者赴浙江温州乐清市考察黄杨木雕的路途中首次听中国艺术研究院孙建军研究员说到,在此说明并致谢。
    (1)此处及下文对该文件的汉译采自巴莫曲布嫫、张玲的译文。该译文发表于《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本文对该文件的理解参照了原文。原文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en/decisions/10.COM/15.a。
    (1)黄涛:《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载《河南社会科学》,2014(1)。
    (1)第八条系笔者根据原文所翻译。巴莫曲布嫫、张玲的译文版本将其中exclusivity译为“排外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所译版本将之翻译为“排他性”。后者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网站http://www.crihap.cn/2016-10/31/content_27228556.htm。笔者认为《伦理原则》第八条原文的表述首先承认“本真性”与exclusivity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所以这两个属性在原文中应为褒义词,至少是中性词,exclusivity应该翻译为褒义的“独特性”或中性的“专属性”。如果译为“专属性”,根据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应该指“一定程度的专属性”,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共享性并存、相协调的。笔者将exclusivity翻译为“独特性”系参考《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该词典将exclusiveness(词条括号内注明“也做exclusivity”)翻译为“独特性”。参见霍恩比著、李北达编译:《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49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1997。
    (1)朝戈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绎读与评骘》,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