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核磁共振测井在东方A区储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覃利娟 ; 吴昊 ; 杨丽 ; 甘永年 ; 郇金来
  • 关键词:孔隙结构 ; 核磁共振 ; 弛豫时间 ; T2谱 ; 毛管压力
  • 中文刊名:XBTK
  • 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 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出版日期:2019-08-14
  • 出版单位:西部探矿工程
  • 年:2019
  • 期:v.31;No.280
  • 基金:“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2016ZX05024-005)
  • 语种:中文;
  • 页:XBTK201908037
  • 页数:4
  • CN:08
  • ISSN:65-1124/TD
  • 分类号:99-102
摘要
目前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描述主要是通过室内实验方法获得,包括借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CT扫描图像的图像分析法、毛管压力曲线法等。针对东方A区孔隙结构前人做过多次研究,但由于室内试验的方法易受到岩芯样品尺寸的限制,同时海上油气田岩芯样品资料有限,在未取得岩芯的层段无法开展孔隙结构研究。引入核磁测井分析方法,从定性到定量上研究孔隙结构,获取纵向上连续的孔隙结构参数。研究表明Ⅰ气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谱中红色区域较Ⅱ气组大,说明代表优质储层的平台段长、排驱压力低的毛管压力曲线所占比例大,解析出的孔喉半径分布谱上亦显示Ⅰ气组大孔喉占比多,说明Ⅰ气组的孔隙结构优于Ⅱ气组。该方法实现了无取芯井孔隙结构测井定量评价,为本区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
        
引文
[1]罗蛰潭,王允诚.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郝乐伟,王琪,唐俊.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与理论综述[J].岩性油气藏,2013,25(5):123-128.
    [3]张伙兰,裴健翔,谢金有,等.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超压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2014,26(1):30-38.
    [4]马剑,黄志龙,吴红烛,等.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J].沉积学报,2015,33(5):983-990.
    [5]邵维志,丁娱娇,刘亚,等.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孔隙结构评价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9,33(1):52-56.
    [6]刘卫,肖忠祥,杨思玉,等.利用核磁共振(NMR)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孔隙结构方法的对比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44(6):773-778.
    [7]闫建平,温丹妮,李尊芝,等.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6,59(4):1544-1552.
    [8]何雨丹,毛志强,肖立志,等.核磁共振T2分布评价岩石孔径分布的改进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2):373-378.
    [9]张晋言,刘海河,刘伟.核磁共振测井在深层砂砾岩孔隙结构及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12,36(3):256-260.
    [10]李忠新.基于核磁及压汞资料的孔隙结构连续性定量表征方法研究——以渤南油田沙三中亚段储层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44(6):773-77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