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视域下的早期商务印书馆(1897-1937)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arly Period of the Commercial Press by the View of History of the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ies
  • 作者:韩晗
  • 英文作者:HAN Han;Institute of Cultural Industries,Shenzhen University;
  • 关键词:早期商务印书馆 ; 文化产业 ;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
  • 英文关键词:early period of the Commercial Press;;cultural industries;;history of the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ies
  • 中文刊名:HN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 机构: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8-01-01
  • 出版单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58;No.28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11&ZD023)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早期抗日文艺期刊研究(1931-1938)”(15FZW088)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HNDS201801021
  • 页数:8
  • CN:01
  • ISSN:41-1028/C
  • 分类号:153-160
摘要
早期商务印书馆(1897-1937)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中有着先行者与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在图书报刊印刷、出版、发行以及电影、唱片、教育产业等诸多文化产业领域都创立了多个"第一",它建构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多元业态共生的局面,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总体格调,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形成。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的视域看,它不但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先行者,而且还是现代文化产业"中国化"发展的推动者、见证者,它证明了现代文化产业只有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才有发展前景的历史事实。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Commercial Press(1897-1937)is a frontier and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is also an inaugurator of books and periodicals in printing,publishing and issuing,and there are even film and record production and educated industries.It built a multi-symbiosis situation for the Chinese modern cultural industries,changed its main style,and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civic culture.From the 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modern cultural industries,it is not only a frontier that promoted Chinese modern cultural industries from the rudiment to mature,but also is a promoter and witness of the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ies′sinicization,which proves that only modern cultural industries that fit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can develop well.
引文
(1)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327页。
    (2)杨宪益:《去日苦多》,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291页。
    (3)严芙荪:《我之“阎戏”谈》,《申报》,1921年7月26日。
    (1)蔡元培,蒋维乔,庄俞:《1897-1987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我和商务印书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604页。
    (2)张人凤,宋丽荣选编:《张元济论出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42页。
    (3)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4卷·诗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338页。
    (4)张人凤,宋丽荣选编:《张元济论出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44页。
    (5)顾国华编:《文坛杂忆》全编·3,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第19页。
    (6)张元济:《张元济日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42、349页。
    (7)蔡元培,蒋维乔,庄俞:《1897-1987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我和商务印书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604页。
    (8)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商务印书馆职工运动史编写组编:《上海商务印书馆职工运动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91-92页。
    (1)蔡元培,蒋维乔,庄俞:《1897-1987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我和商务印书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90页。
    (2)韩晗:《略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的分期问题》,《东方论坛》,2016年第6期。
    (3)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4卷·诗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341页。
    (4)此处所言“外来打工人群”是指19世纪后半叶陆续从郊县涌入开埠城市的失地农民、渔民等剩余劳动力。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现代经济逐步瓦解了中国的农耕经济,导致农产品价格暴跌,又因为经年累月的海战(晚清绝大多数中外战争都是海上战争,包括黄海的中日甲午战争、渤海的中日刘公岛-威海卫战役、珠江口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东海的中法马尾海战、北部湾的中法镇南关之战,等等,因此清政府对于西方列强的恐惧多在“船坚炮利”层面),使得大量渔民不敢出海。珠三角、长三角大量农民、渔民不得不涌入上海、广州、香港等地求生,当中不少人成为杜月笙、周至元等工商业巨子,有的被雇佣为工厂的底层工人或店铺伙计,有的靠经营餐馆、炒货店为生,他们属于“前市民”阶层的特殊阶层。
    (1)二云:《小报论》,《铁报》,1930年5月13日。
    (2)Wang D W,Fin de Siècle Splendor: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1849-1911.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340-341.
    (3)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4卷·诗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325页。
    (4)Bergere M C,“Golden Age of Chinese Capitalism”.in Fairbank J K,Twitchet DC,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Part 1.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751.
    (5)施则臣编:《新编实业法令》上编,上海:中华书局,1924年,第195-197页。
    (6)威廉·I.鲁宾逊,高明秀译:《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70-71页。
    (1)丁日初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史》第2卷(1895-1927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95页。
    (2)张树年:《张元济论出版》,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年,第274页。
    (3)张树年:《张元济年谱》,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38页。
    (4)当时商务印书馆的法律诉讼都由租界方解决,譬如美商米林公司曾控告商务印书馆印行《英汉双解韦氏大学字典》侵犯版权,此案系由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判决的。
    (1)钱炳寰:《中华书局大事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页。
    (2)石鸥,吴小鸥:《简明中国教科书史》,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第103页。
    (3)1936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政府电教机构。两个月后,无锡江苏教育学院开办了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这成为我国最早的电教专业。
    (4)王忆真:《谈小报》,《铁报》,1936年7月26日。
    (5)南开大学政治学会:《天津租界及特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第1页。
    (1)蔡元培,蒋维乔,庄俞:《1897-1987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我和商务印书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89-290页。
    (2)蔡元培,蒋维乔,庄俞:《1897-1987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我和商务印书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87页。
    (3)金善宝:《大学丛书·实用小麦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