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巴黎手稿》中人的地位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蓉菲
  • 关键词:工人 ; 资本家 ; 工资 ; 私有财产 ; 异化劳动
  • 中文刊名:JJYD
  • 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
  • 机构: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05
  • 出版单位:经济研究导刊
  • 年:2019
  • 期:No.399
  • 语种:中文;
  • 页:JJYD201913079
  • 页数:3
  • CN:13
  • ISSN:23-1533/F
  • 分类号:187-189
摘要
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直以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存在着对于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解读的偏颇。从《巴黎手稿》中工资、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等方面入手来分析人在其中的地位,通过资本家与工人多视角的对比,阐明人在当时资本主义现实中的生存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种偏颇造成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困难,从而强调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以及马克思对于人民主体性的关怀和追求。
        
引文
[1]马克思.巴黎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124.
    [2]安启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大唯物史观与实践辩证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6):58-65.
    [3]王小瑞.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J].知识经济,2011,(12):4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