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自我认知范式”的形成、意义与问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Formation,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 of Self-cognition Paradigm
  • 作者:李承贵
  • 英文作者:Li Chenggui;
  • 关键词:中国哲学 ; 自我认知范式 ; 解释方法 ; 价值立场
  • 中文刊名:TJSK
  • 英文刊名:Tianjin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3-23
  • 出版单位:天津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2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关系的历史考察”(项目号:13AZD02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TJSK201902006
  • 页数:11
  • CN:02
  • ISSN:12-1047/C
  • 分类号:35-45
摘要
几乎与西方哲学被用于理解中国哲学的同时,中国学者便对西方哲学应用状况及其效果给予了密切关注和理性评估。针对西方哲学被用于理解中国哲学发生的意涵误读、价值肢解、话语垄断等现象,中国学者提出了回到中国文化的知识系统、义理系统、价值系统理解中国哲学的主张。此主张成为20世纪多数中国学者的解释根据和研究方法,从而在解释方法与价值立场两方面有效地回应了以西方哲学理解中国哲学的学术思潮。此主张即所谓"自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的发生与形成,不仅表明中国学者对以西方哲学方法理解中国哲学的行为自始至终都保持了观念上的警惕,而且表明中国哲学的内容、特质和精神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并因此成为有效消化、吸收西方哲学的重要途径。由于"自我认知范式"为"西方哲学用于理解中国哲学的实践与结果"所"逼"而生,因而不能不表现出论据的同一性、视域的狭隘性、结论的非确定性、价值的唯我性等限制,此即提示我们在坚持、发扬"自我认知范式"的同时,也必须努力突破这些限制,以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性发展。
        
引文
(1)佛雏校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2)《熊十力全集》第八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02页。
    (3)《方东美先生演讲集》,台湾,黎民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第124页。
    (4)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5)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页。
    (6)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7)钱穆:《宋代理学三书随劄》,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3页。
    (8)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载《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0页。
    (9)方东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台湾,黎民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第205页。
    (10)《方东美先生演讲集》,第230~231页。
    (11)《徐复观文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12)《徐复观文集》第三卷,第12页。
    (13)《徐复观文集》第三卷,第13页。
    (14)佛雏校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第24页。
    (15)《熊十力全集》第二卷,第311页。
    (16)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8页。
    (17)埃米里奥·贝蒂:《作为精神科学一般方法论的诠释学》,载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18)郭沫若:《“格物”解》,载刘梦溪主编《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23页。
    (19)郭沫若:《“格物”解》,载刘梦溪主编《郭沫若卷》,第723~724页。
    (20)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第90页。
    (21)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第90页。
    (22)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第105页。
    (23)张岱年:《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载《张岱年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8页。
    (24)戴维·E.林格:《编者导言》,载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夏镇平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25)邢兆良:《墨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180页。
    (26)郑先兴:《论中庸》,《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27)张岱年:《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载《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00页。
    (28)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29)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第88~89页。
    (30)《张岱年全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230页。
    (31)《熊十力全集》第七卷,第210页。
    (32)《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702页。
    (33)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56页。
    (34)《徐复观文集》第三卷,第141~142页。
    (35)钱穆:《中国思想史论丛》卷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6~97页。
    (36)佛雏校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第53~55页。
    (37)佛雏校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第53~54页;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载《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第78~79页。
    (38)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第54页。
    (39)《熊十力全集》第五卷,第76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