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简论楚《颛顼历》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Brief Analysis of Zhuanxu Calendar in the Chu Dynasty
  • 作者:武家璧
  • 英文作者:Wu Jiabi;
  • 关键词:历法 ; 颛顼历 ; 楚简 ; 帛书 ; 历元
  • 中文刊名:JZS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2;No.22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基于考古材料的《颛顼历》复原研究”(2018VJX017);; 郑州市政府资助项目“郑州地区仰韶时代的天文学遗存研究”(SKHX2018385)
  • 语种:中文;
  • 页:JZSZ201904004
  • 页数:7
  • CN:04
  • ISSN:42-1740/C
  • 分类号:29-35
摘要
《颛顼历》起源于颛顼帝时代,"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夏商周三代演变为"三正",东周时由观象历发展为推步历,有古六历。楚国先祖源于重黎氏,称王用《颛顼历》。楚简采用《颛顼大正》,岁首建亥;楚帛书采用《颛顼小正》,正月建寅。前者是传世古六历中的《颛顼历》,历元采用乙卯元;后者历元是文献记载的甲寅元,可由包山楚简的历日材料得到验证。
        
引文
[1]曾宪通.楚月名初探——兼谈昭固墓竹简的年代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2]张闻玉.云梦秦简日书初探[J].江汉论坛,1987(4).
    [3]潘啸龙.从“秦楚月名对照表”看屈原的生辰用历[J].江汉论坛,1988(2).
    [4]刘彬徽.从包山楚简纪时材料论及楚国纪年与楚历[A].湖北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5]王红星.包山简牍所反映的楚国历法问题[A].湖北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6]何幼琦.论楚国之历[J].江汉论坛,1985(10).
    [7]王胜利.关于楚国历法的建正问题[J].中国史研究,1988(2).
    [8]武家璧.包山楚简历法新证[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1).
    [9]武家璧.楚用亥正历法的新证据[N].中国文物报,1996-04-21(3).
    [10]严敦杰.释四分历[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1]武家璧.论秦简“日夕分”为地平方位数据[A].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考古学会.文物研究(第17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2]武家璧.楚历“大正”的观象授时[A].刘玉堂.楚学论丛(第三辑)[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13]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历表[M].济南:齐鲁书社,1987.
    [14]陈久金,陈美东.从元光历谱及马王堆天文资料试探颛顼历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5]武家璧.观象授时——楚国的天文历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