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群团组织转型:逻辑路线与突出短板——以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共青团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ogical Route and Outstanding Short Board of Mass 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n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 作者:康晓强
  • 英文作者:Kang Xiaoqiang;
  • 关键词:群团组织 ; 共青团 ; 转型 ; 治理
  • 中文刊名:RWZZ
  •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 机构: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 出版日期:2019-01-17 09:31
  • 出版单位:人文杂志
  • 年:2019
  • 期:No.273
  • 语种:中文;
  • 页:RWZZ201901002
  • 页数:9
  • CN:01
  • ISSN:61-1005/C
  • 分类号:7-15
摘要
纵观1978-2018年中国共青团转型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晰地发现其"路线图":在组织结构体系上从以纵向开掘为主到纵向夯实与横向拓展的有机结合,在动员方式上从组织动员到动员组织,在功能结构上从政治社会化到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并结合深度访谈对中国共青团转型予以衡量,发现其存在制度化水平不高、青年主体参与性不彰、法治化程度较低、内在协调性不足等短板。在新时代视域下,今后推进共青团诸群团组织良性转型需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群团组织自主性之间的关系、群团组织复归群众本位以及型构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这三大关键议题。
        
引文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9页。
    (2)《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人民日报》2018年3月22日,第7版。
    (3)胡献忠:《改革开放以来群团组织研究述评》,《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
    (4)陈佳俊、史龙鳞:《动员与管控:新中国群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发展研究》2015年第3期。
    (5)相关研究文献有:王向民:《工人成熟与社会法团主义:中国工会的转型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4期;王天林:《社会转型与工会使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会的艰难困局及其瓶颈突破》,《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刘泰洪:《劳资冲突与工会转型》,《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原会建:《制度环境变迁下国有企业工会转型及其困境》,《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1期;闻效仪:《工会直选:广东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开放时代》2014年第5期;黄岩、刘剑:《激活“稻草人”:东莞裕元罢工中的工会转型》,《西北师大学报》2016年第1期;黄岩、祝子涵:《突破“官民二重性”:广东省工会的改革路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1)即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成立,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把中国共青团改造成为具有民族解放和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救国青年团体。
    (2)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一司:《19个社团组织机构》,华夏出版社,1996年,第43~44页。
    (3)康晓强:《现代国家治理视域下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的关系建构》,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91页。
    (4)俞可平:《关于国家治理评估的若干思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5)俞可平主编:《国家治理评估---中国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6)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线》2014年第1期。
    (7)[韩]河连燮:《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李秀峰、柴宝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1页。
    (1)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中国共青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概览》,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第504页。
    (2)笔者对S市(直辖市)团委书记的访谈记录,访谈日期:2016年6月3日,访谈编号:SHTSW20160603。
    (3)郑洸、叶学丽:《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关系史略》,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第201~202页。
    (4)笔者对Y省团委书记的访谈记录,访谈日期:2017年5月20日,访谈编号:YNTSW20170520。
    (5)共青团中央:《中国共青团年鉴2013》,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第3~4页。
    (1)康晓强:《群团改革经验比较研究---以上海、重庆共青团为例》,《学会》2017年第6期。
    (2)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中国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9页。
    (3)[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97页。
    (4)谭毅:《从组织到社会网络:论共青团动员青年功能的变革与调适》,《青年探索》2017年第1期。
    (5)康晓强:《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政策取向及启示》,《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第3期。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766~780页。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美]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5~26页。
    (3)[美]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郭小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1页。
    (1)笔者对H省团委书记的访谈记录,访谈日期:2017年6月25日,访谈编号:HBTSW20170625。
    (2)笔者对Z省K县团县委书记的访谈笔记,访谈日期:2017年8月5日,访谈编号:ZKTXW20170805。
    (3)[美]R.科斯、[美]A.阿尔钦、[美]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论文集》,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84页。
    (4)笔者对B市(直辖市)C区团委某部部长的访谈笔记,访谈日期:2017年7月11日,访谈编号:BCTQW20170711。
    (1)[美]V.奥斯特罗姆、[美]D.菲尼、[美]H.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王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85~209页。
    (2)康晓强:《青年社会组织管理应力避四大误区》,《学习时报》2017年4月24日,第4版。
    (3)俞可平:《法治与善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1)胡献忠:《政党主导下的共青团与工会、妇联关系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3期。
    (2)笔者对Z省L县团县委书记的访谈笔记,访谈日期:2017年7月30日,访谈编号:ZLTXW20170730。
    (1)康晓强:《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1日,第7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