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乌奴格吐山矿床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天豪 ; 孙德有 ; 苟军
  • 中文刊名:KCDZ
  • 英文刊名:Mineral Deposits
  • 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2-05-15
  • 出版单位:矿床地质
  • 年:2012
  • 期:v.31
  • 语种:中文;
  • 页:KCDZ2012S1310
  • 页数:2
  • CN:S1
  • ISSN:11-1965/P
  • 分类号:634-635
摘要
<正>乌奴格吐山矿床所在的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属外贝加尔海西期褶皱系,其西南和东北分别延入蒙古和俄罗斯境,东南以额尔古纳-呼伦深大断裂为界与大兴安岭褶皱系相接,是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区。矿区内出露有古生界泥盆系中统乌奴耳组,为本区基底,主要岩性为结晶灰岩、砂板岩、安山岩;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出露矿区北部和西部,主要岩性为玄武质粗面质安山岩、粗面安山岩、流纹岩等;第四系全新统,分布在现代沟谷中,为亚粘土、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岩浆活动分为印支期的侵入岩和燕山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