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无性生殖分析蕨类植物紫萁的原始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analysis of the primitive features of Osmunda japonica(fern) from asexual reproduction
  • 作者:戴锡玲 ; 任媛媛 ; 张剑锋 ; 曹建国
  • 英文作者:Dai Xiling;Ren Yuanyuan;Zhang Jianfeng;Cao Jianguo;
  • 关键词:紫萁 ; 无性生殖 ; 孢子纹饰
  • 中文刊名:SWXT
  • 英文刊名:Bulletin of Biology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生物学通报
  • 年:2019
  • 期:v.54
  • 基金:上海师范大学一流本科建设项目(B-9145-18-009009)
  • 语种:中文;
  • 页:SWXT201902004
  • 页数:3
  • CN:02
  • ISSN:11-2042/Q
  • 分类号:13-14+68
摘要
蕨类植物无性生殖过程中有诸多重要的分类和演化特征,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紫萁科(Osmundaceae)代表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孢子囊的形态和孢子形态,以及表面纹饰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紫萁具有如下原始特征:①孢子囊大型,无囊群盖,具盾状环带,孢子叶上的孢子囊同时发育,孢子囊纵向开裂;②孢子囊中孢子数量多;③孢子同型,具三裂缝,为辐射对称的四面体型;④孢子表面由外壁构成的纹饰形成过程复杂。从无性生殖角度显示紫萁科在真蕨类植物中古老的演化地位。
        
引文
[1]毛健民.被子植物花的无性生殖作用.生物学通报,1992,17(10):19.
    [2]吴兆洪,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田宁,王永栋,蒋子堃,等.紫萁科植物:漫长演化历史的见证者.大自然,2015,(4)[A1]:44.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2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5]徐皓.紫萁的药用及食用价值.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34(3):82.
    [6] Bernard Lugardon, Henri Gaussen. Cytologie végétale:Sur la formation de l′exospore chez Osmunda regalis L. C. R. Acad.Sc. Paris,1969,268(6):2879.
    [7]王全喜,戴锡玲.中国水龙骨目(真蕨目)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9]曹建国,代小菲,李新国,等.2种培养基下紫萁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形成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11,31(7):1297.
    [10] Eric Schuettpelz,Harald Schneider, Alan R Smith, et al. A community-derived classification for extant lycophytes and ferns.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2016,54(4):56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