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族志实践与剧场美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thnography Practice and Theatre Aesthetics
  • 作者:李清华
  • 英文作者:Li Qinghua;
  • 关键词:民族志实践 ; 剧场美学 ; 话语剧场 ; 诗意 ; 震颤和惊异体验
  • 中文刊名:MZYS
  • 英文刊名:National Arts
  • 机构: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民族艺术
  • 年:2019
  • 期:No.148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16ZD105)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9NDJC169YB)阶段性成果;; 浙江传媒学院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人类学与中国当代设计批评”(Z301B15504)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ZYS201903021
  • 页数:7
  • CN:03
  • ISSN:45-1052/J
  • 分类号:149-155
摘要
民族志实践作为人类学知识生产的重要方式,它与文学领域的剧场实践一样,都致力于对诗意、震颤和惊异体验等剧场美学效果的追寻与捕捉。从这一角度看,在民族志实践中正蕴藏着一门剧场美学。在有着浓厚"诗学情结"的后现代民族志中,这门剧场美学的表现则更是明显。格尔茨话语剧场概念的提出,也彰显了民族志的剧场美学属性。而对于民族志剧场美学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我们对于人类学民族志书写实践与知识生产方式的深刻洞察,而且对于文学实践的深刻反思也将具有重要价值。
        
引文
(1)在类比的意义上大致可以这样说:古典民族志强调客观、冷静和中立的科学立场,这如同古典戏剧讲求模仿或客观真实的再现;后现代民族志或实验民族志强调人类学家的参与、情感渗透和个性表达,这也如同后现代戏剧讲求即兴表演、观众参与和情感表现一般。
    (2)在格尔茨看来,这些剧场就是人类学历史上一个个影响深远的学科流派或传统,如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符号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等。参见李清华《民族志文本生产与话语剧场创造--格尔茨〈作品与生活〉的文本现象学》,《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第64-72页。
    (1)[日]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陈秋峰、杨国华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第1页。
    (2)[德]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王才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3)[英]本·海默尔《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周宪、许均主编,王志宏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03页。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第2页。
    (5)《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金克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1)[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张云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1页。
    (2)[美]伊万·布莱迪《人类学诗学》,徐鲁亚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页。
    (3)Clifford Geertz,Local Knowledge,by Basic Books,Inc.1983,p.41.
    (1)(2)Clifford Geertz,Local Knowledge,1983,by Basic Books,Inc.p.40.
    (3)郑元者《艺术起源与“美”的情境性》,《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62-67页。
    (1)Clifford Geertz.Works and Lives:The Anthropologist as Author[M].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pp.17-19.
    (1)[美]伊万·布莱迪《人类学诗学》,徐鲁亚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页。
    (2)李清华《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志文本:格尔茨艺术人类学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第152页。
    (1)这里指民族志文本既不属于文学文本又不属于科学文本的尴尬处境。骡子的提法参看Clifford Geertz,Works and Lives:The Anthropologist as Author,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观察原始人性生活的民族志实践,参看马林诺夫斯基《野蛮人的性生活》民族志。
    (3)[美]詹姆斯·克利福德、[美]乔治·E.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2006年。
    (4)Kerstin Schmidt,The Theaterof Transformation Postmodernismin American Drama,Editions Rodopi B.V.,Amsterdam New York,NY 2005,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