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释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xplication and Research on Wen Tingyun's “Act as Virtuoso in Music and Write as a Veteran in Romantic Verse”
  • 作者:胡秋妍 ; 陶然
  • 英文作者:Hu Qiuyan;Tao Ran;
  • 关键词:温庭筠 ; 《旧唐书》 ; 乐府倚曲 ; 侧艳 ; 词体创作
  • 英文关键词:Wen Tingyun;;The Old Book of Tang;;Yuefu Music;;Romantic;;the Writing of Ci Style
  • 中文刊名:HNSH
  • 英文刊名:Henan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7-31 11:21
  • 出版单位:河南社会科学
  • 年:2017
  • 期:v.25;No.183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65)
  • 语种:中文;
  • 页:HNSH201707016
  • 页数:7
  • CN:07
  • ISSN:41-1213/C
  • 分类号:98-104
摘要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和词家,《旧唐书》本传记载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这两句话不仅是对温庭筠行为和创作的描述,而且也是对晚唐五代词体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本质和音乐功能的揭示。温庭筠对与音乐相关的两种文体——乐府倚曲、词体创作,都做出很大的贡献,新出土的温庭筠所撰的《杨辇墓志》表现的倚声观,更有助于对温庭筠乐府和词作的理解。词是"声"与"诗"逐渐融合而又不断变化而形成的新的音乐文学体式,温庭筠在这一体式形成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主体角色。
        Wen Tingyun is an eminent poet in the Late Tang period.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 this biography in The Old Book of Tang(Jiu Tangshu),he"Act as Virtuoso in Music and Write as a Veteran in Romantic Verse".This text is not only a description about Wen’s behaviors and works,but also a revelation of the literature nature and music fun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i Style literature in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Wen made a monumental contribution to two related styles:Yuefu Peom and Ci.The view on Yisheng showed in the new excavated Epitaph of Yang Nian written by Wen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Wen’s works of Yuefu Poem and Ci.Ci was a new musical literature style which is formed as the integration of music and poem and its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s while Wen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forming procedure of this style.
引文
(1)[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九○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78—5079页。
    (2)[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56页。
    (3)刘学锴:《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2页。
    (4)刘学锴:《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9页。
    (5)[宋]李清照:《词论》,《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54页。
    (6)[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四○,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224页。
    (7)[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56页。
    (8)刘学锴:《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8页。
    (9)刘学锴:《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2页。
    (10)吴梅:《词学通论》,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页。
    (11)赵君平、赵文成:《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续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版,第1238页。参高慎涛:《温庭筠撰杨辇墓志及其史料价值》,《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2期,第45页。
    (12)刘学锴:《温庭筠纪年》,《温庭筠全集校注》附录,第1345—1348页。
    (13)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谓咸通二年温庭筠50岁。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中华文史论丛》第17辑)考订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终于咸通七年,享年65岁。按,陈说较为可靠。
    (14)[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62页。
    (15)[唐]沈亚之:《沈下贤文集》卷九,《四部丛刊初编》集部120册,上海书店1989年版,第913页。
    (16)[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2页。
    (17)[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0页。
    (18)[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第559页。
    (19)岳珍:《碧鸡漫志校证》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7页。
    (20)刘青海:《论温庭筠乐府体的艺术渊源及其对词的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6期,第117页。
    (21)[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页。
    (2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九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787页。
    (23)[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48页。
    (24)[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2页。
    (25)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3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35页。
    (26)岳珍:《碧鸡漫志校正》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7页。
    (27)[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文渊阁四库全书版,第763页。
    (28)[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65页。
    (2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77页。
    (30)有关“艳词”的解释,学术界尚有分歧。可以参考岳珍:《“艳词”考》,《文学遗产》2002年第5期;符继成:《〈“艳词”考〉商榷》,《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李玉玲:《“艳词”义蕴流变考》,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1)[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五六八,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566页。
    (32)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页。
    (33)[唐]刘禹锡:《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95页。
    (34)[宋]陈世修:《阳春集序》,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01页。
    (35)[宋]李清照:《词论》,《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5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