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探析武宁打鼓歌的主要内容与社会功能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梅佳琪 ; 王轶舫
  • 关键词:武宁打鼓歌 ; 劳动 ; 爱情
  • 中文刊名:YYSK
  • 机构:九江学院;
  • 出版日期:2015-04-21 19:48
  • 出版单位:音乐时空
  • 年:2015
  • 期:No.486
  • 语种:中文;
  • 页:YYSK201507017
  • 页数:2
  • CN:07
  • ISSN:52-1125/J
  • 分类号:59+63
摘要
武宁打鼓歌在其孕育、发展、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与当地人民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当地的民俗风情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当地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引文
[1]汪利媛.武宁“打鼓歌”的考察与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2]王轶舫,柯亨达.武宁打鼓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3]戴晓敏,石米.赣北武宁打鼓歌现状及应对策略[J].艺海,2011,(08).
    [4]尹勋锋.音乐地理学视阈下的武宁打鼓歌[J].江西社会科学,2011,(03).
    [5]岳亚,邬美洪.传统儒家美学视域下武宁打鼓歌歌词的美[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6]江明惇.关于民歌特征的美学思考[J].音乐研究,1988,(01).
    [7]侯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中论民歌与民俗的保护[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