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档案形成中的“人”——档案形成中的人为意识问题研究之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严永官
  • 关键词:档案 ; 形成 ; 社会主体的人 ; 档案人
  • 中文刊名:DAGL
  • 英文刊名:Archives Management
  • 机构:上海市奉贤区档案馆;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档案管理
  • 年:2019
  • 期:No.237
  • 语种:中文;
  • 页:DAGL201902008
  • 页数:3
  • CN:02
  • ISSN:41-1216/G2
  • 分类号:23-25
摘要
在档案形成过程中必定会有人的意识的作用,这里的人并不可能是"社会主体的人",而应当是"档案人"。"社会主体的人"无法承担形成档案的社会责任,"档案人"在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有意识行为受到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保障。"档案人"应当理直气壮地担负起积累档案的社会责任。
        
引文
[1]王新才,吕元智.论档案形成的主观性[J].图书情报知识,2003(2),28-29.
    [2][3][10]任汉中.档案学理论专题研究[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54,63,51.
    [4][5][6][9]刘东斌.档案直接形成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95,326,83,95.
    [7]360百科.[EB/OL].[2018-05-25].https://baike.so.com/doc/496330-525515.html.
    [8]360百科.[EB/OL].[2018-11-17]https://baike.so.com/doc/5411232-5649333.html.
    [11]郭红解.论档案职业道德.上海档案信息网.[EB/OL].http://www.archives.sh.cn/dalt/daxjcl/201203/t20120313_9246.html.
    [12]李亚勒编译.论后现代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J].档案学研究.2011(2)84-89.
    [13]周林兴.文化强国战略下公共档案馆的社会责任及实现机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4).29-33.
    [14]徐海静.公共档案馆的社会责任研究[J].浙江档案.2014(11),10-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