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陈鹤琴儿童观下的幼儿创造力培养路径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武旭晌 ; 张蕴喆
  • 关键词:学前教育 ; 陈鹤琴 ; 儿童观 ; 幼儿创造力
  • 中文刊名:DQG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 机构: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9;No.177
  • 基金:北京奕阳教育研究院青年学者资助研究项目“强化感官评价,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SEI-QXZ-2016-15);; 东北师范大学科研资助项目“强化感官评价,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111-461216322);;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科研资助项目“隔代教养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对策”(201860)
  • 语种:中文;
  • 页:DQGZ201901018
  • 页数:6
  • CN:01
  • ISSN:23-1568/G4
  • 分类号:106-111
摘要
陈鹤琴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立足国情和实践的幼儿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提出了幼儿好游戏、好奇、好群、好模仿,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喜欢被夸赞等发展特点,并构成了其独到的儿童观。在立足于陈鹤琴儿童观和幼儿创造力发展特点,即创造目的的特殊性、创造发生发展的关键性和创造过程的自发性,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路径:一要重视幼儿创造力培养的载体——游戏;二要保护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好奇心;三要开放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天地——自然与社会;四要调和幼儿模仿与创造的关系;五要发挥群体组织形式和科学评价在幼儿创造力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引文
[1]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2]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骆婧,王洪礼.论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6):140-141,166.
    [4]洪秀敏.儿童发展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8.
    [5]马瞬琴.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设计[J].学前教育研究,2010(1):47-50.
    [6]洪英惠.对幼儿创造教育的一些认识[J].学前教育研究,2001(1):20-22.
    [7]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陈鹤琴.儿童心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张文新,谷传华.创造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10]Getzels,J.&Csikszentimilhalyi,M.The creative vis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oblem-finding in Art.New York:Wiley-Interscience,1976.
    [11]陈鹤琴.为人者[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23.
    [12]姜深香,刘秀岩.也谈模仿与创造[J].前沿,2004(1):98-100.
    [13]莉君,钱泳蓁,余贤睿.3∽6岁儿童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6):103-108.
    [14]郑香珠.创造语言环境提高幼儿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65-26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