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汉“石门障”地望再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tudy on “Shi Men Blockhouse” Position of Western Han Dynasty
  • 作者:穆俊
  • 英文作者:Mu Jun;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石门障 ; 地望 ; 昆都仑河
  • 英文关键词:Shi Men Blockhouse;;position;;the Kundulun River
  • 中文刊名:DFHY
  • 英文刊名:Local Culture Research
  • 机构:廊坊师范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地方文化研究
  • 年:2019
  • 期:No.37
  • 语种:中文;
  • 页:DFHY201901004
  • 页数:7
  • CN:01
  • ISSN:36-1322/C
  • 分类号:18-23+73
摘要
包头昆都仑河中下游,古称石门水,流域环境古今发生巨大变化,学界曾围绕石门水沿岸的"石门障"定位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这是因为它与西汉光禄城方位有直接关系。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对"石门障"地望进行再研究。这对于历史文献记载连续性较差的北部边疆而言,是解决类似历史地理定位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考察区域地理环境变迁的有效手段。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Kundulun River was named Shi Men river in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basin environment has huge chang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Shi Men blockhouse posi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will go to restudy the "Shi Men blockhouse" position combines with geology and physiognomy. This is a good way to solve history geography position and inspect region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change for the northern border which is poor about the continuity of historical records.
引文
(1)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为阴山山脉不同地段的称呼。昆都仑河以东,呼和浩特至包头一段称为大青山;昆都仑河以西,黄河以北,明安川以南一段称为乌拉山;明安川以北,狼山以西,称为色尔腾山。明安川,川即平原,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内。
    (2)王文楚:《从内蒙古昆都仑沟几个故城遗址看汉至魏时期阴山稒阳道交通》,《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李六生:《包头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代城塞初探》,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包头市档案馆编:《包头史料荟要》第5辑,1981年。李逸友:《汉光禄城的考察》,《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年。张清:《昆都仑河今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包头市昆都仑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1辑,1985年。刘幻真:《石门障今地考》,《包头论坛》,1991年。鲍桐:《对<水经注?河水>一条注释的辨析---兼谈光禄塞等北方边塞的方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1辑。史念海:《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上篇)》,《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2辑。史念海:《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下篇)》,《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3辑。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达茂旗文物管理所:《包头境内的战国秦汉长城与古城》,《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1期。张文平:《石门障寻踪》,《草原文物》2016年第2期。
    (3)郭建中:《汉代石门障的考察与分析》,《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2期。
    (4)西汉五原郡,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辖今内蒙古后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市以西和达拉特、准格尔等旗地。《大辞海(中国地理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805页。
    (1)《汉书》卷28《地理志八下》,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册,第1619-1620页。
    (2)(清)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3《河水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册,第226-227页。
    (3)王文楚:《从内蒙古昆都仑沟几个故城遗址看汉至魏时期阴山稒阳道交通》,《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李六生:《包头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代城塞初探》,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包头市档案馆编:《包头史料荟要》第5辑,1981年。
    (4)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秦·西汉·东汉时期)》,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2册,第17-18图幅。
    (5)李逸友:《汉光禄城的考察》,《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年。
    (6)刘幻真:《石门障今地考》,《包头论坛》,1991年。鲍桐:《对<水经注?河水>一条注释的辨析---兼谈光禄塞等北方边塞的方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1期。
    (7)郭建中:《汉代石门障的考察与分析》,《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2期。
    (1)张文平:《石门障寻踪》,《草原文物》2016年第2期。关于张文平的观点,是基于五当沟水为石门水,五当沟流域泛称稒阳塞而进行考察的,与本文所论“古石门水”为昆都仑河,一东一西,地理位置相差甚远,而目前学界较为一致且确定的看法认为“石门水”应为“昆都仑河”,所以张文平的观点商榷空间较大,以待考察。
    (2)王文楚:《从内蒙古昆都仑沟几个故城遗址看汉至魏时期阴山稒阳道交通》,《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
    (3)李六生:《包头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代城塞初探》,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包头市档案馆编:《包头史料荟要》,第5辑,1981年。郭建中:《汉代石门障的考察与分析》,《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2期。
    (4)李逸友:《汉光禄城的考察》,《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年。鲍桐:《对<水经注?河水>一条注释的辨析---兼谈光禄塞等北方边塞的方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1期。
    (5)王文楚:《从内蒙古昆都仑沟几个故城遗址看汉至魏时期阴山稒阳道交通》,《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李六生:《包头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代城塞初探》,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包头市档案馆编:《包头史料荟要》,第5辑,1981年。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秦·西汉·东汉时期)》,(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2册,第17-18图幅。
    (6)李逸友:《汉光禄城的考察》,《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年。
    (7)鲍桐:《对<水经注?河水>一条注释的辨析---兼谈光禄塞等北方边塞的方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1期。
    (8)李六生:《包头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代城塞初探》,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包头市档案馆编:《包头史料荟要》第5辑,1981年。
    (9)孙金铸:《河套平原自然条件及其改造》,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8页。
    (10)《包头市郊区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4页。
    (11)李六生:《包头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代城塞初探》,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包头市档案馆编:《包头史料荟要》第5辑,1981年。
    (12)《内蒙古自治区志·地质矿产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7页。
    (1)李六生:《包头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代城塞初探》,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包头市档案馆编:《包头史料荟要》,第5辑,1981年。
    (2)(清)王先谦:《汉书补注·<地理志第八下>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册,第2685页。
    (3)乾隆《大清一统志》卷408《乌喇忒》,《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83册,第476页。
    (4)(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5《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游牧所在·乌喇特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第230页。
    (5)金天翮:《河套新编》,《中国少数民族集成民国古籍珍本丛书(汉文版)》,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25册,第577页。
    (6)参见中国科学院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内蒙古自治区地貌及东北西部地区地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25-28页。
    (7)李六生:《包头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代城塞初探》,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包头市档案馆编:《包头史料荟要》,第5辑,1981年。
    (8)李六生:《包头昆都仑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代城塞初探》,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包头市档案馆编:《包头史料荟要》,第5辑,1981年。
    (1)王文楚:《从内蒙古昆都仑沟几个故城遗址看汉至魏时期阴山稒阳道交通》,《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S1期。
    (2)郭建中:《汉代石门障的考察与分析》,《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2期。
    (3)《史记》卷110《匈奴列传第五十》,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9册,第2916页。
    (4)《汉书》卷6《武帝纪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册,第202页。
    (1)张维华:《中国长城建置考(上编)》,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39页。林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73页。
    (2)参见李大龙:《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0页。黄永美,徐卫民:《汉长城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5期,第40页。
    (3)《史记》卷122《酷吏列传第二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0册,第3141页。
    (4)王子今:《秦汉长城与北边交通》,《历史研究》1988年第6期。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达茂旗文物管理所:《包头境内的战国秦汉长城与古城》,《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1期。李逸友:《中国北方长城考》,《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1期。郭建中:《汉代石门障的考察与分析》,《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2期。
    (5)李逸友:《中国北方长城考述》,《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1期,第11页。
    (6)《元和郡县图志》卷4《关内道》,(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上册,第115页。
    (7)李逸友:《汉光禄城的考察》,《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年。
    (8)郭建中:《汉代石门障的考察与分析》,《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2期。
    (9)史念海:《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下篇)》,《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3辑,第9页。
    (10)饶胜文:《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2页。
    (11)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下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6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