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私人日记”证据说理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Evidence Reasoning in Private Diary
  • 作者:张鹏 ; 司晓博
  • 英文作者:ZHANG Peng;SI Xiao-bo;
  • 关键词:私人日记 ; 证据 ; 裁判说理 ; 刑事诉讼
  • 英文关键词:private diary;;evidence;;evidence reasoning;;criminal action
  • 中文刊名:GAZ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 机构: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4;No.184
  • 语种:中文;
  • 页:GAZK201903006
  • 页数:6
  • CN:03
  • ISSN:32-1704/Z
  • 分类号:41-46
摘要
"私人日记"属于作者核心隐私的范畴,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案发前所写的"私人日记"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使用。"私人日记"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具有特质,体现了隐私权与认证权之间的博弈和较量,二者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找到了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为了更好地在司法实践中对"私人日记"这一特殊的证据进行裁判说理,审判人员应精准地提取"私人日记"中的核心证据,充分保障被告人的核心隐私权,全面提升"私人日记"证据说理能力。
        Personal diary belongs to the core privacy of the author. In criminal action, the private diary written by the defendant before the crime can be used as evidence to determine the facts of a case. Private diary is the exclusive trait of evidence in criminal action which reveals the game and contest between protection and authority. On the benefic-risk balance, they seek the optimum balance point between public power and private right. In order to better judgment and reason in judicial practice, judicial personnel should extract the core evidence to guarantee defendant's core privacy and promote the reasoning ability of evidence in private diary.
引文
(1)朱锡平:《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限度》,《人民司法》2015年第23期。
    (2)万毅:《刑事证据法适用中的解释方法略析》,《人民检察》2014年第22期。
    (3)王毅纯:《论隐私权保护范围的界定》,《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年第2期。
    (1)吴丹红:《犯罪主观要件的证明--程序法和实体法的一个联接》,《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2期。
    (2)洪凌啸:《刑事判决说理机制实证研究--基于最高院六个指导案例的视角》,《学术探索》2014年第2期。
    (3)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
    (4)孔祥伟:《沿革与比较:刑事诉讼证明的基础考察》,《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3期。
    (1)王学文:《正义如何发声:刑事裁判文书说理问题的反思与超越--从两份刑事裁判文书的“本院认为”部分说起》,《山东审判》2016年第4期。
    (2)王彦博:《论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蝶变--以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为中心》,《山东审判》2016年第3期。
    (1)邵栋豪:《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困境与出路》,《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2)荣明潇:《隐私权保护视野下的裁判文书上网制度之完善》,《山东审判》2015年第2期。
    (3)耿春霞、黄喆:《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再探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陈盛:《刑事判决书中证据说理问题的实证分析》,《法律方法》2015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