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有为政府在现代社会的基础性职能——基于社会伦理教育的经济学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asic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with the Capable to Obtain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Modern Society
  • 作者:朱富强
  • 英文作者:Zhu Fuqiang;
  • 关键词:有为政府 ; 基础设施 ; 公共教育 ; 责任伦理 ; 亲社会性
  • 中文刊名:XXYS
  • 英文刊名:Study and Practice
  • 机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6-15
  • 出版单位:学习与实践
  • 年:2018
  • 期:No.412
  • 基金:广东省创新团队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与政策体系”(2016WCXTD001)
  • 语种:中文;
  • 页:XXYS201806006
  • 页数:10
  • CN:06
  • ISSN:42-1005/C
  • 分类号:34-43
摘要
有为政府的首要经济功能在于为市场机制运行夯实基础结构、完善保障结构,这种基础设施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社会伦理。基于社会的合理发展而言,公共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增进单个人的劳动技能,从而提高个别劳动生产力;相反,它是为了提高人的社会性以促进社会合作,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现代社会中的政府往往是教育的关键组织者和支持者,因而政府在提高人的亲社会性方面就必须承担重要职责。在可行性方面,人类个体的选择和偏好是受周围其他个体行为的影响,尤其无意识地受主流价值理念的支配正是由于意识形态等价值伦理观是可塑的,从而就给予了政府影响和培育社会价值和文化伦理提供了可能性。
        
引文
[1]朱富强:《政府的功能及其限度——评林毅夫与田国强、张维迎的论争》,《政治经济学报》(第7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
    [2]朱富强:《如何保障政府的积极“有为”:兼评林毅夫有为政府的社会基础》,《财经研究》,2017年第3期。
    [3]朱富强:《国家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现实理解:基于社会契约角度的分析》,《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年第2辑。
    [4](美)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銛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1976年版序言。
    [5](美)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周晓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
    [6](美)罗沃:《对思想的看法》,载D.尼夫等编《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力》,邸东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7](美)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8][14][19]俞可平:《社群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4页,第30页,第126页。
    [9]朱富强:《真实世界中的“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内涵及其合理性》,《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8期。
    [10]朱富强:《行为经济学的微观逻辑基础:基本假设和分析维度》,《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0期。
    [11](德)科斯罗夫斯基:《资本主义伦理——社会市场经济》,载科斯罗夫斯基、陈筠泉主编《经济秩序理论和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美)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王铁生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5页。
    [13](美)布隆克:《质疑自由市场经济》,林季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前言。
    [15](法)佩雷菲特:《论经济“奇迹”》,朱秋卓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16](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0页。
    [17][28](美)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第33页。
    [18](法)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3页。
    [20][29](英)斯宾塞:《社会静力学》,张雄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52页,第79页。
    [21]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64页。
    [22]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4页。
    [23](美)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3页。
    [24](美)德鲁克:《新现实:走向21世纪》,刘靖华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页。
    [25](英)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陆衡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8页。
    [26]刘小明:《美国企业财务欺诈案件透视》,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3年第1期。
    [27](希)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8页。
    [30](美)卢兹、勒克斯:《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王立宇等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