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OMO实践教学模式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优质实践微课的元素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楠
  •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 OMO实践微课
  • 中文刊名:ZKSD
  • 英文刊名:Think Tank Era
  • 机构:吉林动画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9
  • 出版单位:智库时代
  • 年:2019
  • 期:No.190
  •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OMO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批准号为GH180806
  • 语种:中文;
  • 页:ZKSD201922154
  • 页数:2
  • CN:22
  • ISSN:14-1391/D
  • 分类号:242-243
摘要
面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覆盖较大比例的实践课时,实践微课与理论微课的制作标准、内容、元素与风格都大相径庭。实践微课在新媒体与大数据的语境下,以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满足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移动化学习需要的教育形式,深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的喜爱。本文将基于OMO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充分整合线上线下实践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优质实践微课的元素,为后续微课开发与建设,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和建议。
        
引文
[1]李良荣.新闻学概述[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郭庆光.传媒类实践课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第二版),2011.
    [3]周凯.微电影的发展特征诠释及前景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12(5):138-140.
    [4]彭兰.传播者、受众、渠道:博客传播的深层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6):83-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